方觐《子规啼》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方觐
子规啼
平羌江口江水清,峨眉山头山月明。
江楼望月人未寝,肠断子规啼一声。
作者简介方觐(1680?—1730年),字近雯,皖南歙县(今安徽黄山歙县)人。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进士,召授翰林院检讨、编修。五十二年为会试同考官,康熙六十年任四川学政,至雍正七年(1729年)晋西安布政使,上任途中卒。编校有万寿诗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
简析平羌江口,诗人登楼望月,“江水清”“山月明”两个意象构造了凄美静谧的意境,烘托其孤寂的心情;而子规的啼叫以动衬静,反衬了月夜的空灵,勾起了作者的怀乡之愁。
-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1],巴山夜雨涨秋池[2]。 何当共剪西窗烛[3],却话巴山夜雨时。 [题解]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
-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
-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
【析】 《奔月》写于1926年12月,最初发表在1927年1月 《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2期,和 《故事新编》里的多数作品类似,《奔月》的写作不以忠实再现神话或历史人物的生活为目的,而属于只取一点因由,
-
望蓟门祖咏①燕台一望客心惊②,箫鼓喧喧汉将营③。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④。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⑤。少小虽非投笔
-
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名言: 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注释: 既: 已经。沈: 通“沉”。瘗(yi): 埋葬。衣薪: 衣, 用衣裹。薪
-
南都已见成新集,东鲁休嗟未作诗。霖雨曾为天下福,甘棠何止郡人思。元刘事业时无取,姚宋篇章世不知。二美惟公所兼有,後生何者欲攀追。 作品赏析【原题】:太傅杜相公有答兖州待制之句其卒章云独无风雅可流传因◇
-
《清真指南》 中国伊斯兰教著作。10卷。清初马注撰。马注(1640~1711),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学者。字文炳,号仲修。云南金齿(今保山)人,回族,自称穆罕默德后裔。幼年孤苦,曾任南明永历帝的中书及锦衣
-
白帝徂秋,黄金胜友〔1〕。解尘成契,冒雨相邀〔2〕。问凉燠则鸿雁在天,叙交游则芝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