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3。
【释】
1.华清宫:唐行宫名,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上。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把温泉引入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为华清宫,并建长生殿。唐玄宗常携带杨贵妃到此游乐。
2.长安回望:从长安回望骊山。绣成堆:指骊山右侧的东绣岭,左侧的西绣岭。唐玄宗时,于岭上广植林木花卉,望去宛如一堆锦绣。山顶千门:形容骊山宫殿重重,宫门很多。次第开;形容山上宫门逐层地开着。
3.一骑红尘:马奔驰时,尘土扬起。妃子:指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此二句意谓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欣然而笑。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杨妃好荔枝”条:“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译】
从长安回首一望,
骊山真如锦绣剪裁。
通往山顶的宫殿叠重似海,
森严的宫门突然依次而开。
看见那一骑红尘滚滚,
只有贵妃笑得开怀。
谁也不知——
那是岭南的荔枝万里而来。
【评】
此诗若一段电视小品,短而寓意深警。角度先从长安而至骊山,两侧绣岭林木花卉,宛如一丛锦绣,镜头再从骊山居高俯摄,只见通往山顶的森严的宫门一道道次第而开。只见一骑快马飞驰而过,在宫中俯视的贵妃笑了。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还是前方有何紧急军情?无人知晓,最后诗人方揭破道:“无人知是荔枝来。”前三句均为悬念,后一句亦仍示以“无人知是”,则玄宗之荒淫、贵妃之恃宠均在目前。以军国大事之法满足妃子口舌之欲,安得不乱?则其寓意自在其中矣!苏轼荔支叹“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直揭其要害,亦为名句,然一唐一宋,泾渭分明。
-
【原题】:累日前伏蒙袖书临访并小文编及明堂图披玩寻绎弥增景服偶书二百四十言以伸谢臆伏惟采览
-
斯里兰卡诗歌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主要使用僧伽
-
时瞻宪臣重,礼为内兄全。公程傥见责,私爱信不愆。况昔陪朝列,今兹俱海壖。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岂徒咫尺地,使我心思绵。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
寄外 作者: 黄娥 【原诗
-
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则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
-
自到山阳不许辞,高斋日夜有佳期。管弦正合看书院,语笑方酣各咏诗。银汉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洛阳归客明朝去,容趁城东花发时。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 。 【释】 1.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这两句是作者与侍女的问答。 2.绿肥红瘦:绿指绿叶,红指
-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
何其芳《雨前》原文 1937年,一本薄薄的散文集《画梦录》被授予了《大公报》文艺奖金。获奖的理由是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
-
开襟何处好,竹下池边地。余热体犹烦,早凉风有味。黄萎槐蕊结,红破莲芳坠。无奈每年秋,先来入衰思。 作品赏析莲芳:一作莲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