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江南方干》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方干家乡在江南新定(今浙江建德),从题意看,当是滞留长安、春日思乡之作。我国古代怀乡归思的诗词,不啻千万。这种巳被前人重复过无数次的题材,如果不是巧于运思,是很容易雷同的。方干这首诗别出心裁,以归梦难到,寓寄深切的乡思。
乡思乡情是我国民族的重要文化心态,所谓“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说过:“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礼论)所以陆机有“伫立望故乡”、杜牧有“凭栏苦回首”的名句。草枯草青,冬去春来,最容易引动游子的一缕乡情。何逊和萧咨议云:“昔期今未返,春草寒复青。”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疏”:“秋分农功收藏,水寒草枯。”故首句“昨日”、“今日”不宜泥看,应即是去岁今春之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岁暮望归,春来怀思,乡愁缭乱。二句“又”字就点出“故乡情”之频频来袭:草枯时思,草青时念;岁末乡思,岁首乡情;几无时不来袭,无刻不萦怀。古人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三句即说昨夜乡愁绕床,以至于梦见自己束装登上归途。李商隐滞雨云:“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而方于是春夜梦归,梦境中他已经快走到家了,本应是“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李商隐别墅),可是四句笔锋突转:还没走到桐庐,天已经亮了,梦也醒了;心情惆怅,睡眼惺忪,才悟此时卧于床上,并未登归,更未到桐庐。其巧思杰构正在于此。
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戎昱寄湖南张郎中:“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武元衡春兴云:“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同以上三首,方干思江南也写归梦。但贺裳认为戎诗“不知湖水阔”有“搔首弄姿之态”,故略胜,而以方干诗为最好(载酒园诗话)。较其实,是各有千秋。所谓“搔首弄姿”,不过说戎昱诗中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在。唯方干末句虽从岑诗脱化而来,但却化虚为实,“夺胎换首”。岑诗云“行尽江南数千里”,更不知其梦至何处,故虚;是不如“不到桐庐已及明”写得实在。桐庐在方干故乡新定的紧邻北面,快要到家却梦醒而化,愈实而愈见模糊影响,愈显其怀乡惜梦之情思萦回。李后主词“路遥归梦难成”,那又是“连梦也不来做一个”,视方干又显其深沉遥忆之苦。
-
阴历六月初十(2015年),母亲三周年忌日。提前回家,守孝一周。带了干粮、烟茶、笔墨,打算自理。其实多此一举。堂弟英昆虽然远在兰州打工
-
题解 本文是一篇文赋,原载于《文
-
溪上 刘因 坐久苍苔如见侵[1],携筇随水就轻阴[2]。 松声似厌滩声小[3],云影旋移山色深[4]。 [作者简介] 刘因(1249—1293
-
《魏源·《论语》三畏三戒九思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
词·陆游词《钗头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双照楼影宋
-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
狐狸缘 清光绪十四年(1888)敦厚堂刊本《狐狸缘》扉页书影 清光绪十四年(1888)敦厚堂刊本《狐狸缘》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全称《狐狸缘全传》,又名《仙狐窃宝录》。五卷二十二回。题“醉月
-
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看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羊裘。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宋词经典之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
-
任氏,女妖也。有韦使君者,名崟,第九,信安王袆之外孙。少落拓,好饮酒。其从父妹婿曰郑六,不记其名。早习武艺,亦好酒色。贫无家,托身于妻族;与崟相得,游处不间。天宝九年夏六月,崟与郑子偕行于长安陌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