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论语》三畏三戒九思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魏源·论语三畏三戒九思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无三畏,则无忌惮之心②;无三戒,则无羞恶之心③;无九思之思聪、思明、思问,则无是非之心;无九思之思温、思恭、思忠、思敬,则无戒惧之心;无九思之思义、思难,则无恻隐之心④。此君子之所自治⑤,而小人之所大戒而小惩⑥。惟平日冰渊之永惕⑦,庶得免乎临时之战兢⑧。墨卿司训⑨,戒尔生灵⑩。
【注释】
①三畏:儒家认为三件应戒惧之事。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三戒:戒色,戒斗,戒得。这是儒家的处世之道。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九思: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②忌惮:顾忌和畏惧。礼记·中庸:“小人而无忌惮也。”
③羞恶:羞耻,憎恶。孟子·公孙丑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注:“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
④恻(ce)隐:哀痛,对别人的不幸怜悯。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朱熹注:“恻,伤之切也;隐,痛之深也。”孺子,儿童。
⑤自治:自我管理。
⑥大戒:重要的鉴戒。小惩:小的惩戒。
⑦冰渊:薄冰和深渊。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里化用其意。
⑧庶:幸,希冀之词。战兢:畏惧戒慎貌。⑨墨卿:对墨的戏称。司训:主管训诫。
⑩生灵:犹人民。
【译文】
没有“三畏”,就没有顾忌和畏惧之心;没有“三戒”,就没有羞耻憎恶之心;没有“九思”中的“思聪”、“思明”、“思问”,就没有是非之心;没有“九思”中的“思温”、“思恭”、“思忠”、“思敬”,就没有戒惧之心;没有“九思”中的“思义”“思难”,就没有恻隐之心。这是君子用来自我管理的方法,而对小人来说,则是重要的鉴戒和小小的惩罚。只有平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的永远警惕,才可以免去临时的畏惧戒慎。墨是主管教训的,警戒你们百姓。
-
作者: 曹增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老师1-6年级古诗词汇总,内容包括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6年级古诗词汇总,小学1一6年级所有古诗汇总,老师要找16年级所有的古诗词。一至六年级古诗汇总《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内容】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赏析】:
-
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 作品赏析①水调:曲调名。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唐宋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分别归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为
-
生活之道·文明·“柜台语言学家”张秉贵 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接待顾客用语文明,被誉为“柜台语言学家”。顾客上柜,他主动打招呼,多问不烦、多拿不厌。有的顾客有急事想先买,他就对先到的顾客说:“这位
-
典源出处 晋裴启 《语林》:嵇康素与吕安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来,值康不在,兄喜出迎; 安不前,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悟。康至,云:凤凡鸟也。 《世说新语简傲》亦载。 释义用法 魏时吕安和嵇康很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客厅挂什么古诗词好,内容包括适合挂在客厅的诗词,家里客厅挂什么诗词比较好,客厅挂什么诗词最好五大经典客厅诗词书。客厅悬挂诗词书法作品,如果是悬挂在沙发后墙上的主要位置,因地制宜,只能选择横幅中堂这一版式。同时,因书法作品仅黑白两色,如果是篆、隶、楷
-
曹参不荐士曹参不荐士 【原文】 曹参[1]代萧何为汉相国,日夜饮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
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沈。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鲈鱼[鱼会]。复有沧洲心。天寒蒹葭渚。日露云梦林。江
-
依地语犹太诗歌 一、依地语诗歌在依地语犹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