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点绛唇 兰花》全诗原文鉴赏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这首点绛唇咏兰花词,上片是写兰花生长的环境和不同凡俗的志趣。“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玉丛指兰花,篁指竹子。这两句是说,在春寒料峭之时,兰花便在松竹林中怡然大方地竞相开放了。它举止自然,不逞芳姿,幽葩叶底,孤洁自好,虽被高林遮掩,却有诗人低首。“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两句,写出兰花的神态和志趣。凤簪,指凤状的用来绾住头发的首饰。兰花叶长而尖,纷披四散,好象是女人的头发一样;而花茎上盛开的兰花,恰如凤簪一样,斜插在密发当中。词中不仅将花拟人,而且还以人写花,说它“笑傲东风里”。早春天气,东风劲吹,兰花特立独行,倚风自笑,它不藏娇姿于金屋,却在空谷白石中寄情,从而得到了词人的赞赏。
词的下片,词人以充满诗意的哲理议论,充分肯定兰花的自身价值。“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交待出兰花本是耐寒抗冷、经冬不凋的花卉。它承受着早春二月的阳光雨露,即舒蕊展瓣,含芳吐馥,在百花未放之前,便第一个吹奏起春天的乐章,发出春天的呼唤。“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是说兰花之香静而远,细而长,当众花在国人面前争媚献宠之时,它并不同俗桃粗李一样,而是先于桃李而开花了。兰花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一样,是高洁的君子花。
早在古希腊时,曾流传着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说是司爱司美的女神维纳斯,因其爱人外出远行,在送别时她的热泪滴洒在泥土上,第二年早春于洒泪处便发芽开花,即为兰花。难怪中外人们普遍喜爱兰花,原来它是人类美好爱情的象征。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①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② 。(《老子·七》) 【注释】 ①生:生存,存在。②是以:因此。私:自己,自私
-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作品赏析【鹤注】后有《涪江泛舟送韦班》诗,韦当是涪江尉。《晋书·许孜传》:有鹿犯其松栽。落落出群非榉柳①,青青不朽岂杨梅②。欲存
-
云南因云而得名。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却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
-
【提示】 《史记》有十篇年表,用表格形式谱列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年表前面有一段文字概说,习惯称之为表序。表序集中地阐述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理论,同时提示年表内容,言约义丰,必须作贯通的阅读,方知司马
-
这是一首借吟咏节庆风俗而抒怀古思人之情的词作。作者以描写五月端午节的民情风俗为内容,抒发了对爱国志士屈原的怀念凭吊之情。
-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价值的作品,通过给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者以清晰明了的语言,详细阐述了七种治国术,包括远见卓识、知人善任、以德治国、法治、改革创新、外交智慧和用人之道。这些术语尽管诸多,但是都围绕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如何能够使国家强大繁荣。这部作品对于治理者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也是普通人的典籍,值得细细品味。
-
《自古儒学之官不兼治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
【3861】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汪曾祺著,上海三联书店,51 5万字,2016年9月第1版,78元)△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
-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乾元元年赴华州时作。陆游《笔记》:华之郑县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