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頔《小重山·端午》端午怀古思人词作
小重山舒頔 端 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是一首借吟咏节庆风俗而抒怀古思人之情的词作。作者以描写五月端午节的民情风俗为内容,抒发了对爱国志士屈原的怀念凭吊之情。
词一开头,即以浓郁的节日气象点题,渲染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活的社会风俗画面。“碧艾”、“香蒲”,指艾草与菖蒲。古代习俗,每年在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采摘艾草和香菖蒲,用艾草扎成草人,或用菖蒲叶,悬挂在门上,有的还用艾草、菖蒲泡酒,表示祛毒辟邪的意思。此句“忙”前着“处处”一词,节日的热闹气氛顿时呈现眼前,空气中也似乎弥漫着艾草、香蒲那特殊的浓烈气味。“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貌似不经意地随手拈出,但却极巧妙地既点出端阳佳节,又将笔触从宽广的面上转移到特定的点上。“细缠”句,则重点描述“儿共女”们在节日里的妆饰与喜悦。应劭风俗通义云:“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或续命缕、辟兵缯、五色缕、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通过孩子们臂缠五色丝线后喜气洋洋情态的刻画,进一步烘托节日之喜庆气氛。待这种欢快氛围被营造充分,作者笔力蓄势饱满后,笔锋陡转,写出“空惆怅”三字,使整个画面顿失亮色,随后又用一个问句引出端阳节这个古老节日的深远文化意蕴:“谁复吊沅湘?”“沅湘”,原指湖南境内的沅江和湘江,这里借指楚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端午投汨罗江而死,后来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赛龙舟等民俗活动都与这位爱国志士有关。作者在喜气洋溢的节日里,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这位忠君爱国的诗人,使作品的内涵深化,并将历史与现实融合起来,开拓出宽阔的文化意义。
下片一以贯之,着重抒发作者对屈原的崇敬仰慕和悼念吊怀之情,历史的苍凉气息,扑面而来。过片一句沉重悲愤、不堪回首的慨叹,又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往事莫论量。”“论量”,犹思量。以下“千年忠义气”二语则以坚定凝重的口吻,极表作者对屈原崇高形象与伟大人格的赞誉与颂扬。这既是对屈原精神的精辟概括,而且更寄寓着作者对屈原一生报国无门、最终自沉明志悲剧结局的深深同情和哀悼。至此,作者心中无法抑制的悲愤涌诸笔端:“离骚读罢总堪伤。”发自肺腑的喟叹,透露着作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热爱与深思。但是,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又有几个人能想到这位千秋忠义之士而去祭拜呢?这种英雄生前凄凉身后寂寞的状况,更令作者“惆怅”不尽。无奈之下,只有自我宽慰,以旷达之态处之:“无人解,树转午阴凉。”伟者逝矣,时光依旧,历史老人的脚步匆匆如故,作者只有坐在那随日光射角变化影子不断倾斜的树荫底,独自感慨嗟伤而已。怀古情热,恐怕也惟有一点显示蓬勃生机的绿荫之下的凉意,能让自己冷静下来。
此词运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错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端午节民俗活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沉怀念。全词色彩分明,画面明晰,抒情真挚,寄慨悲凉,语言浅易朴实,展现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操和艺术功力。从他许多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百姓生活的诗作,也可看出作者不俗的个性和峻洁的人格。元诗选、贞素斋集提要评其诗“盘桓苍古,不贵纤巧织纴之习”,此词也颇具这种特色。
-
今秦人下兵 [7] ,魏不敢东面 [8] ;衡秦之势成 [9] ,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 [10] ,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 [11] 。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
-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小桃红·采莲女(二首) 杨果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逄若耶上。 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 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①。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
《古人学向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古人学向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国学名句“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出处和解释
【名句】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语出《孟子·告子上》。如果得到适宜的滋养,没有东西不能生长;如果失去适宜的滋养,没有东西不能消亡。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原本没
-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① ;积水成渊,蛟龙 ② 生焉。 【注释】①风雨兴焉:意为影响气候的变化。②蛟龙:传说中的水中动物。 【释义】积土成为高山,便能影响气候的变化;积水成为深渊,便会有蛟龙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