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但美国援助法国在印度支那进行的侵略战争仍在继续和扩大,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亚洲和全世界进步力量,包括法国人民在内,强烈要求结束战争,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决定在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和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的问题。
会议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参加会议的有中国、苏联、朝鲜以及美国为首的15个侵朝国家和南朝鲜李承晚位置的代表。讨论朝鲜问题的会议共进行了15次,从4月27日至6月15日历时51天。朝、中、苏三国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尽力谋求和平解决,但是,以美国为首的侵朝国家根本不研究这些建议,就断然拒绝,蓄意使会议破裂,在最后一次会议上,由泰国代表宣读了侵朝国家的共同宣言,决意终止会议,这样,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从5月8日进行至7月21日。参加会议的有:越南民主共和国、柬埔寨、老挝、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越南代表。
法国主战派拉尼埃政府的代表在会上采取顽固态度,奠边府战役的结果使法国主战派受到沉重打击。6月18日,主张停战的孟戴斯·弗朗斯取代拉尼埃上台执政。
6月30日,法国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和中国总理周恩来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会议,就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基本条件达成协议。
7月21日,会议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同日,印度支那交战的双方代表,分别在日内瓦签订了停止敌对行动的3个协定: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结束在印度支那三国的敌对行动;与会各国保证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在北纬17度线以南、九号公路稍北划一条临时军事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越南军队在军事分界线以北集结,法军在该线以南集结;停战后印度支那三国不得参加任何军事集团,并禁止任何外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设立由双方司令部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解决与停战有关的争端,并由印度、波兰、加拿大三国代表组成国际委员会,负责监察协定的实施;三国将分别举行全国的自由选举,以实现各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其中规定越南在1956年7月自由选举。
最后宣言特别强调:“军事分界线是临时性的界限,无论如何不能被解释为政治的或领土的边界。”美国代表没有在最后宣言上签字,但是美国代表发表了一个单独声明,表示美国将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妨碍日内瓦协议的实施。1954年8月31日,印度支那停战,印度支那地区和平恢复。越南北方领土获得解放。
后来由于美国的侵略和吴庭艳政权的破坏,越南的全国普选与和平统一未能实现,临时军事分界线变成南北越南的分界线,直到1975年越南才获得统一。
日内瓦会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订,是印支三国人民长期抗法战争的胜利,也是亚洲和世界人民的胜利。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这次国际会议,并对会议作出了巨大贡献。
-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诗。乐府诗兴于汉,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而变,产生新乐府运动。新乐府的特点是即事拟题,不拘旧格,给后人开一条创新之路。马祖常这首《踏水车行》与他的《缫丝行》,都是新乐府诗。无论新旧乐府都继承了《诗经》开创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敏锐反映现实,大胆干预生活,“感于哀
-
宋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释】拟岘(xin)台:在今江西临川。缥缈(piāom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朱熹的这首咏岩桂的五言律诗写得很有情趣。 首联“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写桂花开放是在一岁
-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注释与译文]春天连绵的芳草仿佛对人依依有情,羁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日舒展的云彩似乎殷勤挽留行人,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
-
人与人之间也只有在这个特定的时候,方才显出灵魂深处最真善最纯美最闪光的东西。 ——题记 山洪留
-
当年下泽驱羸马,今见犀兵拥碧油。位望愈隆心愈静,每来临水翫游鯈。
-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 (1) ,苏州之邓尉 (2) ,杭州之西溪 (3) ,皆产梅。 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 (4) ,正则无景; 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