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咏岩桂》全诗原文鉴赏
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朱熹的这首咏岩桂的五言律诗写得很有情趣。
首联“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写桂花开放是在一岁之末,百花凋谢的时候。“亭亭”则勾划出桂花树的身姿美好。接着两联转入对桂花形象的具体而微的刻划:“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叶”与“花”相对,“绿”与“黄”相对,“千层”与“万点”相对,这是很工整的对仗,从音律到意象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试想在瑟瑟秋风中,那亭亭玉立的山岩之下的桂树却依然茂盛,青绿叶千层,黄花开万点,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景象啊。这一联堪称写桂花的名句,形象生动。接着“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一联仍然是紧紧围绕着桂花运笔。桂花香气芬芳浓郁令人思虑纯净,心灵受到美的薰陶、净化,而秋云映衬之下的岩桂更显得姿容姣美。那云影也似乎在护卫着仙妆打扮的岩桂。这里的仙妆,同上面的“亭亭”紧密呼应,俨然是月宫仙子的化身。结末说“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意谓谁能识破王孙们真意,空吟招隐篇章目的又是什么呢?岩下之桂如此美好,正可赏其芬芳,大可不必无病呻吟了吧。
朱熹这首咏岩桂的诗描绘了岩下桂树的形、色、香,以及由此引起诗人的遐想。用笔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结尾一句议论也颇有理趣,是咏桂诗篇中很有特色的佳作。值得一提的是朱熹之父朱松也有一首咏桂花诗作,诗写道:“窗前小桂丛,著花无旷月。月得晦朔周,一再开复歇。初如醉肌红,忽作绛裙色。谁人相料理?耿耿自开落。有如贫家女,信美乏风格。春风木芍药,秾艳倾一国。芳根虽无恙,岁晚但枯枅。”(韦斋集卷三),朱松之作系歌行体,不同于朱熹五言律那样严谨。朱松将桂花同木芍药即牡丹相比较以称赞桂花岁晚犹开,这一点,朱熹诗中虽然没有比较,但“岁晚独花芳”一句却是暗比。另外,朱熹所咏系岩下桂,朱松所咏系窗前小桂丛,处境不同,意象自然就有差别了。至于二者各自寓意方面的差异,那就有待于细细咀嚼品味之后方能得知了。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牧的诗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上一句:折戟沉沙铁未销。
下一句:自将磨洗认前朝。
翻译:战戟被折断,沉入沙中,铁尚未销尽;自己将亲自磨洗,以此来追忆前朝之事。
【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埋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被销蚀掉。我把它磨 光洗净,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
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词。“丹阳”在今江苏,而作者宋褧的家乡却在燕山脚下,他为何千里迢迢到江南来?据其身世来推测,最合理的答案似乎应该是——宦游。
-
作者: 程光炜王丽丽
-
老屋灯火温暖的记忆走合作社插互助组那年,父亲七兄弟分了家。秋头子,父亲把家搬到东头姥姥家的西下屋。第二年开春儿,在西头后街选房场、
-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贫穷的家庭多出孝子; 逆境当中往往可以历练人,会培养出人才来,或者会创造出非凡的事业来。 【评析】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是经过逆境奋进成功的。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
-
夫天下通交,忘筌蹄者盖寡〔2〕;人间行乐,共烟霞者几何〔3〕。群贤抱古人之清风,玩新
-
枢密名称更易枢密名称更易 【原文】 国朝枢密之名,其长为使,则其贰[1]为副使;其长为知院,则其贰为同知院。如柴禹锡知院,向敏中
-
祭文·《告祖文》 维 公元□□年岁次□□,□月□日,□□
-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樵苏封葬
-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作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