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宋王偃恶楚威王”注释、翻译和解说
——郁离子·瞽瞆
【注释】
①宋王偃(yan):即宋康王,战国时宋国国君,名偃。②狃(niu):习以为常。③犪牛: 同 “夔牛”, 古代传说中一种高大的野牛。鼢(fen) 鼠: 野外小鼠。④熲上: 地名。⑤不吾虞: 不防备我。⑥祻 (gu): 祸。
【意译】
宋王偃憎恶楚威王,喜欢议论楚国的短处,早晨上朝,必定诋毁楚国以作笑资,并且说:“楚国无能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我将要得到楚国了吗?”大臣们随声附和如同出自一人之口。当时从楚国到宋国去的人,一定要编造些楚国的短处才准许进入。宋国的官吏和百姓将这些假话传到朝廷,习以为常地加以宣扬。于是,宋王偃就更认为楚国果真不及宋国,最初先随意编造楚国短处的人,这时也开始困惑。接着宋王偃谋划攻打楚国。大夫华犨进谏道:“宋国不是楚国的对手,这已成定论。宋之于楚犹如鼢鼠之于夔牛。即使真的如王所言,楚国没有能耐,但足以抵得上十个宋国。宋国是一,楚国是十,宋国胜十次,也抵不过一次失败。怎么能拿国家的命运来冒险呢?”宋王不听,发兵攻楚,楚兵败在颎上。宋王偃愈发骄横。华犨又进谏说:“我听说小国胜强国,是侥幸于强国没有防备。但侥幸之事不会经常发生,胜利后不可掉以轻心,军队不能轻易动用,对敌人不可轻慢;欺侮普通人尚且不行,何况大国呢?现在楚国有所戒惧,而您却更加骄傲,大国戒惧小国骄横,灾祸就要降临到小国头上。”宋王偃大怒,华犨逃亡到齐国。第二年宋国又攻打楚国,楚兵反击打败宋兵,最后灭掉宋国。
【解说】
因为厌恶别人而说些别人的短处未尝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说”要说得有节制,有分寸,切不可超过“度”。宋王上朝理政,必言楚国之短以作笑资,是恶习,是人格的变态。以诋毁别人来建筑自已的乐园固然十分痛快,但也可悲十分。不仅自己如此而且要求他人这样,宋王的骄傲、愚蠢、霸道无以复加。靠诋毁别人而活着,那么他实际已经失去生存的支柱。诋毁毕竟是诋毁,长处可以说成短处,西瓜可以说成芝麻,但长处终究是长处,西瓜终究是西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诋毁一旦习以为常,也就会将诋毁当成真实,把西瓜当成芝麻,就会生活在幻觉之中,而人一旦忘记了现实误把幻觉当成现实,那么与精神病患者又有何异呢?而让一个精神病患者去统治一个国家,这个国家还能有希望吗?可惜宋王不懂这个道理,他在诋毁别人中编织了自己强大别人弱小的神话。——这样,他怎么会不失败呢?飘飘欲仙的宋王最终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
【相关名言】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陈毅
一个人自称自赞,——除了罕见的特例以外,更是会适得其反。人唯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
——英国 弗·培根
-
《桃花扇》 [西江月] (净扮樵子挑担上)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云深猛虎出无时,也避人间弓矢。建业城啼夜鬼 ② ,维扬井贮秋尸 ③ ;樵夫剩得命如丝,满肚南朝野史 ④ 。在下苏昆生 ⑤ ,自从乙
-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本篇
-
君方对酒缀诗章,我正持斋坐道常处处追游虽不去,时时吟咏亦无妨。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
-
燕子带来黑夜,晨光遂也迁徙,落满了二月遗书上的玉兰花。一 上一个周六,我去西二上课,在走廊处便闻到了馥郁花香,不像茉莉栀子清
-
《牡丹·赏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王建此花名价别
-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
-
《昭节俭,示太素。》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史记·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是一篇古代文献,讲述了伍子胥替父报仇的故事。文章描写了伍子胥的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楚平王的果断和傲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忠诚和正义的追求。
-
国学名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处和解释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荀子·劝学篇》。意为天道是减少多余来补充不足,而人的道德修养则是减少不足以奉养多余。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处理事物时要有节制,不要过于浪费;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善于减少自己的不足,以尊重他人的优点。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必须理性地分配资源,同时也要有所取舍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