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彖传·坤》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彖传·坤》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注释〕  对坤卦的卦辞的解释,见本书易经·坤卦。  坤元:原指卦名“坤”和卦辞中的“元”字,这里连用构成一个概念,表示地道或地德。  坤:指大地。  合:遍及(万物)。  弘:宏大。光:广。含弘光大:指大地无所不容,无所不有。  亨:繁盛,美好。  牝马地类:牝马与大地都属于阴。  贞:在彖传和象传中大都解为“正”。利贞:利于驾御于正道。  得常:找到正路,语义双关,既指旅行的大路,捷径,又指人生正路。  类:同类,如同学,志同道合者,趣味相同者。  庆:幸事。  安贞之吉:安于正道的好处。

〔赏析〕 坤卦的彖传赞美大地的品格,但是彖传并不奉行二元论,将天道与地道规定为世界的两个互不统辖的本源,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即通过讲述地德来说明天道的作用。同乾卦一样,坤卦卦辞中也有“元亨”两字,彖传颂扬“坤元”,因为万物一定要依靠大地才能生存,但是其赞词肯定大地最根本的品格是“顺承天”,就是说只有天道才是惟一的原动力,而地道只是遵循天道,以实现天道。

这里所谓的“顺承天”意思是遵循天道,即宇宙的普遍法则、自然规律,在周易中这就是阴阳消长变化之道。周易最令人惊异的一点是,尽管它是形成于宗教迷信盛行的远古,虽然它本身是向神鬼问吉凶的占卜活动的产物,但是周易自始至终几乎不提人格神,文字中没有超自然的奇迹的出现,而这些在圣经中则是屡见不鲜。

因此在坤卦彖传中“顺”的观念同服从天命的思想无任何相同之处。在彖传作者看来,天道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顺应天道是避免失败、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天道又意味着秩序和规律,认识了天道就具有一种大智慧,能够掌握事物变化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坤卦言处下之道,彖传所说的顺就是要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借水行舟,顺势而为,当然也包括顺从长上,这是身处下位的题中应有之意,不然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柔顺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遵从长上或君主的任何一种意志或意旨。彖传清楚地意识到,柔顺的观念会被恶势力利用,使人们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因此彖传提出柔顺必须以“正”为前提,要遵循正确的方向,以防止这一观念被误解为盲从。彖传指出,“‘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就是说牝马柔顺,可以驾御它行至无比遥远的地方,这是因为行在正道之上。同样,彖传把“先迷”解释为失去了正道,君子后来之所以顺利其原因就是因为找到了正道。卦辞在最后又一次强调,只有安于正道,才能“应地无疆”,即建功立业,鹏程万里。可见彖传明确地反对无原则的顺从。由于有“正”的概念的限定,柔顺就是顺应以刚健为基本特征的天道的意义变得更加突出,因而没有任何消极的成分。

彖传对坤卦卦义的又一发明是把地道归结为德,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这是赞颂大地无比深厚和广袤,它承载和滋养之德无私地普及万物。因此,人们要有博大的胸怀,无私的美德,恢宏的气度。彖传以德说坤卦和地道,这不是简单比拟,而是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为根据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把德解释为“得”,说:“德者,得也。”(见老子、管子·心术、乐记)所谓“得”就是得其所以然,也就是得其道于己而不失。同时“得”还有“获得”、“具备”等义,转化为名词是指所拥有的东西。可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德”是一个事物所禀承的天道与其自身品性、材质的统一,即其自身合于天道的一切,也就是其自身所有的卓越的东西。而大地“载华岳而不重,振江河而不泄,万物载焉”(中庸),最能显示一个事物本身内在价值的丰富和美好,以及这些价值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而是“德”的各种涵义的最生动的表现。所以彖传言大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万物因大地的滋养而蓬勃生长,显得丰茂繁盛。

彖传的这种道德观有助于破除僧侣主义的道德论。僧侣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把道德变成清规戒律,用以禁锢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变得干枯。与之相反,彖传把道德视为人的内在的品性和精神的卓越。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的活力。彖传的道德观能够成为抵御这种僧侣主义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坤卦六爻皆阴,为柔顺之象,与此相应,卦、爻辞言处下之道,但是,彖传正确地把握和深刻地阐发了坤卦卦义,赋予坤卦以巨大的能动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明白,虽然处于下位,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在精神上形成强大的优势,应当具有自信,认识到自己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猜你喜欢
  • 高适《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簿》全诗赏析

    迢递辞京华,辛勤异乡县。登高俯沧海,回首泪如霰。同人久离别,失路还相见。薛侯怀直道,德业应时眩蔡子负清才,当年擢宾荐。韩公有奇节,词赋凌群彦。读书嵩岑间,作吏沧海甸。伊余寡栖托,感激多愠见。纵诞非尔

  • 杜甫《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全诗赏析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作品赏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鹤注】诗云“多病秋风落”,当是乾元二年九月作,盖十月公已入同谷矣。

  •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玉石可以被破碎,但不可改变它洁白的本色;竹子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毁掉它坚贞的节操。《三国演义》七六回:“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

  • 《淮南子》任侠拒谏 全文、注释、鉴赏

    〔氾论训〕 北楚有任侠者 ① ,其子孙数谏而止之 ② ,不听也。县有贼,大搜其庐,事果发觉 ③ ,夜惊而走,追,道及之,其所施德者皆为之战,得免而遂反 ④ ,语其子曰:“汝数止吾为侠。今有难,果赖而免

  • 代表人物

    【3502】代表人物(〔美〕爱默生著,蒲隆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1 4万字,1998年10月第1版,9 6元)△共七个部分:①伟人的作用;

  • 《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原文与赏析

    [宋]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 《题杖藜远眺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沈周 白云如带束山腰,石磴飞空细路遥。 独倚杖藜舒眺望,欲因鸣涧答吹箫。 【评说】 本诗选自潘正炜《听帆楼书画续记》卷下。 《明沈文山水合卷》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文征明题识云:“此六册为匏庵先生(即

  • 《午日处州禁竞渡赏析》

    《午日处州禁竞渡》,主要是面对赛龙舟的情景,而生出对屈原的怀念。   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但是,需要强调,汤显祖对屈原不是不尊敬。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据载,竞渡起于唐代,至宋代已相当盛行

  • 苏轼《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全诗鉴赏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间。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尽従尘埃中,来对冰雪颜。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尽令属牛氏,刻凿纷班班。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人失亦人

  •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农书,主要研讨民众谋生的技术。在序言中,贾思勰对自己所论述的民众谋生技术。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