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不求”注释、译文和评析
余生平略涉先儒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仿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克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箭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使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注释】忮:zhì,嫉妒。怀士怀惠:语出论语.里仁。怀,放在心上;士,指功名;惠,指物质利益。侔:móu,相等,等同。埒:liè,相等。窬:yú,门边小洞;穿窬指穿墙钻洞的偷盗行为。
【译文】谕纪泽、纪鸿:
我平生稍微看了一些先儒的著作,发现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都以“不忮不求”为重。“忮”,就是嫉妒贤人陷害能人,妒恨他人的功勋,争求上司的宠爱。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懈怠的人自己不能修身,忌恨他人的人害怕别人修身”的一类人。“求”,就是贪求名利,只把名利放在心中,所谓“没有得到就忧愁如何得到,已经得到又忧愁失去”的一类人。嫉妒心并不常见,总是发生在名气和学业相等、权势和官位相等的人之间;贪求之心也不常见,总是发生财物分配和地位晋升互相有抵触的时候。想要营造福气,先要排除嫉妒之心,所谓人能达到没有贪欲和害人之心,仁的作用就用之不尽了;要树立品德,先要除去贪欲之心,人只要没有图谋不轨的偷盗心理,义的作用也就用之不尽了。嫉妒之心不去,内心就布满荆棘;贪求之心不去,心灵中就充满卑污。我对这两种心理经常加以惩治,只恨还没有把它们彻底扫除干净。应当在这两件事上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代要引以为戒。
【评析】所谓“忮”,就是嫉妒之心。持有这种不幸的心境的人自己不努力却嫉恨他人的成功,自己没有成功却专门陷害创造成功的人。这种人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障碍,而且也是一个自寻烦恼和终身失去快乐的人。所谓“求”,就是对名利的贪心,这种心理往往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功去不惜伤害他人,就是因为他人的成功而伤害自己。人生何处何时不充满得与失的转换变化,被这种客观的变化调戏得喜怒无常,实在是一件自取其咎的蠢事。嫉妒之心是满怀的荆棘,贪欲是心灵的卑污,必须坚决、彻底地把它们从心灵深处扫除干净。这两种有害的心理平日隐而不显,往往都在同行竞争和评功论赏的时刻爆发出来,所以要克除这两种心病,就要在竞争激烈的关口,首先抚平和舒展自己的心性。
-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作品赏析月一作日
-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朝行曳杖青牛岭,崖泉咽咽千山静。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
不有师道之尊严,则何以保自然之和。禁未萌之欲?|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有师道之尊严,则何以保自然之和。禁未萌之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
太公曰:“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武韬·发启》) 【译文】 太公说:“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古诗50首,关于春天古诗词100首写春的古诗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春夜喜雨【唐代】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 钱塘湖春行
-
悲听秋风吹落叶 亲属阿姑光耀门楣叨福荫 愁看夜月照空帏 恩深犹子诗庚萝莺寄哀思
-
作者: 何乃英 【作家简介】见《果园》。《蔷薇园》
-
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华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又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复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陈恭尹这首咏木棉花歌写出了木棉花的英雄气概。“粤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的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人生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