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再过露筋祠》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露筋祠位于去高邮三十里之高邮湖畔。据王象之舆地纪胜,旧传有女子夜过此地,“宁死不肯失节”住宿耕夫田舍,但天阴蚊盛,而被蚊子叮死,筋露于外。当地人为之建祠,名“露筋祠”。诗人于顺治十七年(1660)至高邮再过露筋祠时有感而作此诗。朱庭珍筱园诗话曾评此诗“以神韵制胜,意味深长,阮亭(按:王士禛号)集中最上乘也”,视为王士禛神韵诗之代表作。
那位“宁死不肯失节”的女子之所为,以今日道德观念来看自然不足为训;但在过去则被作为圣洁女性的象征而为人祭祠,诗人亦视之为“圣洁”之女神。这其中之局限性无庸赘言。这首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在于诗人将人与自然,或曰将“圣女”之人格美与“白莲”之风神美相应映衬、交融,而构成一个“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可以言韵外之致”(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优美意境。
诗开头即写“露筋祠”中“圣女”的塑像。“翠羽明珰尚俨然”,她佩戴着翡翠鸟羽毛与珠玉制成的饰物,尽管经过漫长的岁月流水的冲刷,却依然那样端庄、整洁,秀美绝伦。此句的“味外之旨”(同上),则是赞誉“圣女”的人格之美并未因时间的变易而有丝毫改变。在人们心目中她始终是一个“圣洁”女性之典型的历史意象。但她是置身“湖云祠树碧于烟”的现实环境中:在祠旁是绿树,祠前是湖波苍苍,湖云茫茫,这一切又如烟似雾,把露筋祠烘托得缥缈而神秘,犹如仙境。而“圣女”像亦即成了神像。
诗题云再过露筋祠,前两句先点出“露筋祠”意,后两句则写“再过”之意。“行人系缆月初堕”,“行人”即旅人,是作者自称。在月亮刚落的拂晓时分,诗人之船系停在高邮湖畔的露筋祠前。此时,夏季清晨的野风习习吹来,是那么清凉柔和,它更带来盛开的白色荷花的缕缕馨香,又是那么沁人心脾,此即尾句所谓“门外野风开白莲”。此句据作者渔洋诗话称,是拟唐人陆龟蒙咏白莲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白风清欲堕时”之意。但二者意境并不相同:陆诗描绘的白莲于清冷的氛围中,显示出一种清逸超俗又内含幽怨的情韵;而此诗之“白莲”显示的是一种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诗言“门外”是指露筋祠之“门外”,其“韵外之致”是表现“白莲”正与“门内”的“翠羽明珰尚俨然”的“圣女”像相互映照,他们在具有洁身自好这一精神美方面实际上已融为一体,难以分隔。
此诗以“圣女”像开篇,以“开白莲”收束,前后呼应:“圣女”似白莲,白莲如“圣女”,历史与现实交合,人与自然相融化,“意味深长,含蓄不露”,正“以神韵制胜”。
-
表现主义*戏剧之一种。作家把剧中人当成自己的代言人,通过剧中人滔滔不绝的告白、哀诉、反悔、抒情、旁白、呓语等,表现“灵魂的绝叫”。
-
二三十岁的时候,觉得五十岁很遥远。觉得人到五十了,就成老头儿了。可不是吗?村里头常常看到白发苍苍,满脸皱褶,穿着挽裆裤,坐在北墙根
-
作者: 张俊山
-
《忽必烈汗》 柯尔律治 (或一个梦境的片断) 在大都,忽必烈曾下令 建造一座宏伟的逍遥宫: 圣河亚弗在那里流经 ① 深不可测的岩洞, 直泻入不见阳光的大海中。 于是在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地上, 围造起一
-
塞下曲·蝉鸣空桑林王昌龄【原文】蝉鸣空桑林[1],八月萧关[2]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3]客,皆共沙尘老。莫学游侠儿[4],矜
-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名言: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注释: 情悦: 心里感到喜悦而爱慕。淑:好,善良。振荡:指心里激荡不宁静。怡(yi): 愉快。接欢: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庆贺婴儿出生古诗词,内容包括祝贺孩子出生的古诗刚出生的男孩怎么祝贺,古典诗词词,喜迎孩子出生的诗句,对初生婴儿的祝福诗词。《洗儿诗》年代:宋 作者: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身。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2、《梧桐树·守真元》年代: 元 作者:
-
【3085】领导力的5个层次(〔美〕约翰·麦克斯韦尔著,金城出版社,16万字,2017年1月第1版,39 8元)△领导力的5个层次分别是:1.职位—
-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名句】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①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② 。 【注释】①悖德:悖,违背。悖德,即违背道德的要求。②悖礼:违背礼义的要求。 【释义】不爱自己的父母而爱别人的行为,称之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翻译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