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蝉鸣空桑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塞下曲·蝉鸣空桑林
【原文】
蝉鸣空桑林[1],八月萧关[2]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3]客,皆共沙尘老。
莫学游侠儿[4],矜夸[5]紫骝好。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4]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5]夸矜:自夸。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描写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诗由征戍边塞不能回,而告诫少年莫轻夸武力,从而抒发自己的非战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人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表达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而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与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
古文·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青霞沈君(1),由锦
-
时: 或一日的黄昏。 地: 或一处。 人: 老翁约七十岁,白须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
-
中篇小说,日本战后派*作家武田泰淳的代表作。题目取自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蛇呀,蝮的后裔,你该怎样逃避地狱的惩罚呢”。
-
【注释】: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 ,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 。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
-
【4082】照辩证法办事(王伟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17万字,24元,“新大众哲学”系列丛书之一)△共6
-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作品赏析拟古调。送别辞也。注:1:休洗红:古诗:休洗红,洗多红色淡。2: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卿卿,见前注。骋,矜也。殷桥,桥因
-
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2〕。不起林而独秀,必固本
-
【生卒】:1898—【介绍】: 日本新兴艺术派*小说家,本名井伏满寿二,生于广岛县一个中等地主家庭。1917年入早稻田大学文学系,1922年退
-
国风·曹风 曹: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
-
《梁实秋谦让》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梁实秋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