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熙《京口月夕书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林景熙京口月夕书怀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③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②华发:花白的头发。百年:此指一生。③淮:淮水,此指西淮一带地区。
【译文】 山风把我从醉乡吹醒,秋气入窗孤灯更添凄凉。世间万事已使人频生白发,这一生大多漂泊在异乡。远处的城市笼罩着白茫茫的江气,高处的树梢映出月痕苍苍。忽然记起又在何处凭楼,却是江淮大地,孤雁鸣叫,满地白霜。
【集评】 今·李济阻:“写得自然连贯,首尾完整。此外,诗句结构特殊,……不但能在有限的字句中汇入丰富的事物,使这些事物间产生各种巧妙的联系,而且使诗句摇曳多姿,形成一种峭拔清隽的风格。”(宋诗鉴赏辞典第1443页)
【总案】 老年飘泊异乡,终生功业无成,眼睁睁看着国破家残;耳听着孤雁哀鸣,面对着孤灯一盏,人生境遇至此,那份难堪,那份悲酸可以想见,难怪诗人要不知身在何处了。全诗用苍凉的笔调,制造出一派凄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酸楚而又迷茫的心境。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实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
刘弇《游狼山记》 刘弇 白狼五山,距通州城南十里。率不百步,则崭然迭起, 若踞若躩, 若前拱后负, 若期而赴, 有待而不相躐。 而五山
-
望月怀远张九龄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②,竟夕起相思③。灭烛怜光满④,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⑤。【注释】①
-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 诗句写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样长嘘短叹,而要快马
-
古文观止·刘开·知已说 韩子云:“非知之难,
-
【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注释与译文]妙手,技艺高超的人。两句是说:好文章本来是自然天成的,大手笔只是偶然得到它罢了。这是作者的创作经验之谈。平时长期积累,一朝灵感触发,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题解该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作者此时仍在岳州,借居于郡
-
作者: 曹增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