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的意思,出处,故事
原来,在纸帛未诞生之时,古人在竹片上书写记事。单个竹片叫“简”,单个木片叫“牍”。以竹制简时,需用火烘烤,使青竹中的水分像汗珠一样渗出,这样制成的简既便于书写,亦可防虫蛀。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叫“杀青”,或“汗青”。“汗青”的原意是指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为竹简的代名词了。后汉书·吴佑传上说:“恢(吴佑之父)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李贤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由竹到简,必须经历这道工序,因此“汗青”也就成了竹简的代名,这也是修辞上的一种借代。简、牍各有所用: 木牍多用来书写文书、通讯,而竹简多用来书写书籍。竹简有长短之分,长简用来写儒学经典,短简用来记载诸子与史传。故此,“汗青”也就成为“史册”的代称了,这同样是修辞上的借代。
-
小亭闲眠微醉消,山榴海柏枝相交。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清月依微香露轻,曲房小院多逢迎。春丛定见饶栖鸟,饮罢莫持红烛行。
-
(明)吴承恩 地拔凭观豁①,廊回引步深②。 晚云山有态, 秋寺树多阴。 徙倚弥成趣③,频来为写心④。 平生奇尚在⑤,随处具登临。 【题解】 鸡鸣山在南京鼓楼以东、九华山以西。原名鸡笼山,以山势浑圆如鸡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品赏析【注解】:又题:《山中送别》1、柴扉:柴门。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韵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
-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
《醉翁亭记》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
-
晋第三十五 【题解】 晋卦为异卦相叠(坤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日;下卦为坤,坤为地。太阳照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君子沐德业
-
【原题】:许敬之用余言作松山草堂然游山之意犹未已也申以为箴
-
此诗首联写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诗人写这首诗时仍然被困在沦陷的长安,而妻儿却都在鄜州,不知生死,所以此处说“无家”实际上是指没有家人在身边,也不知家人生死的意思。诗中首句“寒食”二字与题目中的“一百五日”相互照应。第二句“有泪如
-
作者: 王瑞明 《金石录》三十卷,作者赵明诚(公元108
-
夏天最生动的标志应该是蝉鸣。从听到第一声蝉鸣,才确信,夏天真的来了。老家有三种体型大小不一但长相近似的昆虫,乡亲以其叫声为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