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渐卦》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渐卦》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下艮上巽)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象曰:“ ‘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 ‘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 ‘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 ‘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 ‘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注释〕  渐:卦名,象征渐进。  归:出嫁。  进:从卦象看,阴爻由下进至第二、第四爻。得位:第二、四位为阴位,阴爻居之,为“得位”。从卦义上说,进得位指女子出嫁,进主妇之位。  刚得中:指第五根阳爻居上卦之中位。  止:指下卦艮,艮为山,又为止。巽:比喻谦逊。  穷:尽。  山:指下卦艮。木:指上卦巽。  居:据有、自居。善俗:改善风俗。  鸿:雁。渐:进。干:借为岸,水涯边。  小子:儿童。厉:危险。  言:责备,有言就是批评孩子不该到水边,怕他落水。  义:宜也,应该是。  磐:当借为“般”,水涯堆。  衎(kàn)衎:喜乐之貌。  素:白色。素饱:白吃饱饭,不素饱意即自饮自乐,不靠他人。  陆:高平之地。  丑:当借为“俦”,同类,离群丑就是离开同伴而掉队。  桷(jué):方块木条,大雁脚有蹼,不能栖于木枝,站在方块木条上才安稳。  陵:岭,比平地要有所突起。  三岁:三年。  胜:这里是欺凌之义,“之胜”是“胜之”的倒置。  陆:此处当作陂,形似而误,水池。  仪:用鸟羽编成的舞具。

〔鉴赏〕 渐卦是易经中的第五十三卦,表渐进。第五十二卦为止卦,根据周易的世界观,“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序卦)。这就是说事物决不会永远停留于一种状态,在经历了一段静止过程后,必然又要有所行动。但这种行动是在静止后初步发动,带有一定的尝试性,要逐步实行。从卦象看,渐卦下艮上巽,艮为山,巽为顺,象征柔顺地前进,走走停停,逐步前进。此外,巽为木,木在山上,有不知不觉地逐渐成长之义。卦象同爻辞中描绘的事物和情景完全一致。六条爻辞都写大雁,先在水边,后转移到山陵上活动,逐步由低到高,也是有意表述渐进之义。

周易是一部论述变易之道的著作,它对事物运动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已经达到相当深入的地步。它发现运动变化有三种形态:一是“幾”,此时变化才起,只有细微难辨的征兆,一般人注意不到;二是“渐”,变化的迹象已能觉察到,但仍然属于量变,事物整体还没有改变;三是“革”,物极必反,事物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渐卦就是专门讲述变化的第二种形态。由这种形态产生的渐进的观念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首先,在行动的初期,力量不足,人们必须稳步前进,切不可急躁冒进,这是求得成功必须具备的智慧。渐卦爻辞中大雁的隐喻就是表达这样的智慧。大雁作为一种在水陆边际生活的水鸟,经常活动于水面,要飞到山陵之上也是不难的。但是“初六”写大雁先是降落在水边,可见它们不敢贸然停在陆地。只是在发现没有危险的时候,它们经过一番踌躇才走上水边沙洲,自由自在地啄食。后来它们又看到这里确实是鸟类的一片乐园,才大胆地上了陆地,并进而站在树上,最后飞到山岭之上。这整个过程都是徐步缓行,逐步登上高位,毫无好高骛远、浮躁亢进之态。大雁的隐喻有助于克服人性的弱点,人们大都缺乏耐性和坚韧精神,有了一个理想或目标,恨不得明天就能实现。但是,欲速则不达,大雁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情况不明、经验缺乏时,必须经历摸索的过程,要作一些试探和试验,常常要采取迂回的办法,准备走一些弯路,决不能因求胜心切而草率行事,更不能孤注一掷,冒险盲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全军覆没,从而丧失所有成功的机会。

其次,以君子的进身之道而言,渐的观念表达守正渐进的理念,这是彖传和象传发明的意义。彖传对卦象和卦辞的解释是:“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很明显它是把卦辞中“利贞”解读为“利于正”,用以规定君子对待升迁应有的正确态度。这是针对官场中的钻营逢迎、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丑恶现象提出来的。彖传认为“止而巽,动不穷也”。它以渐卦山上之巽的卦象说明君子应当坚守正道,谦逊谨慎,不骄不躁,更不至于弄虚作假,争功邀赏,终日梦想飞黄腾达。这样做虽然不能平步青云,但是不会遇到大麻烦。象传也讲述了同样的意思,它解释爻辞“饮食衎衎”,为“不素饱也”,就是不吃白食,是说为官一方,不能终日饱食,无所事事,徒费国家俸禄。在注解第四根爻辞时说“‘或得其桷’,顺以巽也”,认为宦海风云诡谲,为官者只有遵循中正之道,为人谦逊,才会有安全的栖身之处。总之,渐的观念教人身在官场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

再次,在纠正国家政治弊端的方法上,渐卦告诉人们要以和平的手段,有条不紊地逐步改进。彖传说“其位,刚得中也”,从象数学上说是指第五根阳爻居上卦之中位,而从政治学上看这是要求执政者治国要行中庸之道,如此方能“正邦”,即匡正过去政事上的失误。这就是说,不能用过于激烈的手段猛然废止过去所有的做法,也不要采取极端的手段对付政敌,避免造成政局的不稳,防止引发社会动乱。最后一段象传因此特地点出“不可乱”的意思。渐的观念实际上是要求在社会上不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痛苦的条件下,以高超的政治艺术逐渐完善国家政治,改造社会。

最后,象传提出:“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它的意思是,对于社会负有责任的人应当像春风化雨养育草木那样,逐步改变人们的低下的品性,造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习俗。因此国家不能全靠刑法来消除罪恶,教育人也不能总是采用说教、禁止、斥责、惩罚的方式,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化活动、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模范行为的感化作用来增强人们完善自我的自觉性,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整个社会的精神素质逐步提高。

尽管渐卦这些意义没有充分地展开,但是由于被彖传和象传点明,千百年来被人们反复咀嚼品味,滋养了各个时代人们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

猜你喜欢
  • 鲁迅《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全文、注释和赏析

    在广州,我觉得纪念和庆祝的盛典似乎特别多。这是当革命的进行和胜利中,一定要有的现象。沪宁的克复,在看见电报的那天,我已经一个人私自高兴过两回了。这“别人出力我高兴”的报应之一,是搜索枯肠,硬做文章的苦

  •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

    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接下

  • 周朝《涡河走过我家乡》全文

    涡河走过我家乡 1按说,小村与河流比邻而居,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但不知是本来无诗意还是我笔下难以生花,对于这条横亘在我生活里的大

  • 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描写富春江春景

    富春江的山水以秀丽名满天下,春天尤佳。这首绝句就描写了富春江的春景。这首诗想像丰富,立意新巧,短短的四句话传达出作者细腻入微的审美感受和意在象外的艺术风格。

  •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在古代秦朝,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汉长城

    万里长征人未还

    千里长征的士兵还未归来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处】唐·王昌龄《出塞》。【意思】现在高悬在天空的月亮和古代秦朝时所照射的月亮是一样的;而现在的关卡和汉朝时候所设立的关卡也是一样的。但是,那些离开故乡越过关卡而远征到万里外遥远边区的将士们,至今尚未

  • 成都把杜甫诗做成了图书馆,杜甫在成都所作诗歌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成都把杜甫诗做成了图书馆,内容包括杜甫在成都所作诗歌,杜甫首诗中提到了成都,杜甫首诗中提到了成都。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

  • 白居易《春至》全诗赏析

    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乐事渐无身渐老,从今始拟负风光。

  • (梁实秋)《谦让》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梁实秋谦让》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梁实秋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

  • 《神衰鬼弄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神衰鬼弄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一,乐观少愁类名言句子

  • 李白诗《玉阶怨》作品赏析: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主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