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金石录》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金石录三十卷,作者赵明诚(公元1081-1129年),字德父,密州诸城人,曾任知湖州军州事。他年轻时,醉心于金石学,向一些学者请教问益,搜罗金石刻辞,他欣赏欧阳修的集古录,认为这部书纠正了不少谬误,有很大成就;但也有不少缺点,既未按年月编先后,内容也还不够充实。赵明诚立志编写一部更好的书,因此竭尽心力到处搜集资料,遇到古今名人书画或三代奇器,往往脱下衣服去交换;崇宁年间,有人持徐熙的牡丹图,索钱二十万,他很想买下,将卖画人留宿家中,到处借钱借不到,感到非常遗憾。赵明诚的妻子是著名诗人李清照,是一位“贤内助”,每得一书,夫妇共同校勘整理,得书画彝鼎,共同品评,指摘疵病。经过他们夫妇二十年的共同努力,搜集了很丰富的资料,仅青州藏书就有十余屋,金军陷青州,全部化为灰烬。
赵明诚夫妇搜集到的资料很完备。从三代至五代,从京师到四乡,古文奇字,钟铭鼎识,诗歌赋颂,碑志叙记,丰碑巨刻,残章断画,都一一编入书中,编为三十卷;前十卷为目录,按时代先后编入二千条,不少条目下,注明年月及撰书人姓名;后二十卷为跋尾,共计五〇二条,每卷首各列细目。完全是按照欧阳修集古录的编写体例来编写这部书的,但不少地方超过了集古录,仅以跋尾而言,比集古录多出近百条,这就是一个进步。欧阳修集古录对“毛伯敦铭”除照录原文外,附有释文二段。赵明诚金石录避免了重复,对“毛伯敦铭”写了一段辨证。他的研究态度很审慎,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赵明诚金石录·序指出,他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有二:一为抢救祖国文化遗产,因为自三代以来,刻于金石上的史事很多,但风雨侵蚀,与人为的破坏,所存无几,亟需用文字记录下来;二为校正史书上的记载,史书上的记载,出自后人之手,而金石文字,多为当时所立,比较可靠,岁月、地理、官爵、世次,用金石文字来对照,发生牴梧的往往有十分之三四,亟需用金石文字来加以校正。他的目的实现了。
本书版本甚多。从明代以后,转相抄录,出现各种不同的本子。到清代,流传的有焦竑抄本,文嘉从宋刻影抄本,昆山叶氏本,闽中徐氏本,济南谢氏重刻本等。
-
《汉魏六朝散文·丘迟·与陈伯之书》原文鉴赏
-
我们是在梨园里见到冯俊奎的。村里的人说,冯书记大部分时间都在梨园里。冯俊奎身材敦实魁梧,浓眉大眼,手掌宽厚有力,话语不多,像一棵粗
-
《务从节俭,以厚风俗。》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去国尚能三犊载,汲泉何爱一夫忙。崎岖好事人应笑,冷淡为欢意自长。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千年古木卧无梢,浪卷沙翻去似瓢。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泫然疑有
-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
-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
-
祭文·祭文概述·什么是祭文 从广义来讲,祭文是对天地神灵、山川河流、先祖古迹、鬼物亡人等所作的哀悼性诗文的总称,可诵读亦可张贴或发表,寄托对象与范围极为广泛,含古代祭文所分的诔辞、哀辞、祝文、吊文和祭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② 。(《老子 ·
-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