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注释】
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柱下:地名,老子曾为柱下吏,代指老子及其著作。
漆园:地名,庄子曾任漆园吏,代指庄子及其著作。
【赏析】
这是南朝梁刘勰对两晋诗文创作文风的批评。他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意思说:西晋王朝以玄学为主,而偏安江左时又玄风大畅;由于玄谈的影响,发展成了一种文学作品风格。因此时代极其混乱,岁月极其艰难,而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此却泰然自若,没有反映;诗歌所表现的出不了老子的思想,辞赋所陈述的变成了庄子的义疏。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渺茫,促使一部分官僚和士人议论、批评时政,贬抑外戚、宦官,褒扬不畏权势、忧国忧民的清官廉吏,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清议”。然而清议之士因批评政治,招致党锢之祸,或下狱流放,或贬官归田。到魏代汉、晋谋魏之际,当权者大肆杀戮政治上的异己。在政治高压下,清议转为了清谈。两晋时期,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迅速发展,玄学兴盛,士族学子以清谈老子、庄子和易经的玄理为尚,并影响到文学创作。文坛上,玄言诗占了统治地位,出现了孙绰、许询等一系列代表诗人。他们写诗的目的,仅是为了阐述老子的思想,他们的辞赋作品,俨然成了对庄子作品的注解。在时代极其混乱,岁月极其艰难的时代里,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没有反映社会面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受到刘勰的严厉批评。
-
博鸡者袁 ① 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 ② 间,袁有守 ③ 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 ④ 臧,新贵,将按郡 ⑤ 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 ⑥ ,闻其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
关上窗子,又打开窗子,她要遨游那星的花园 寻梦草, 开着星星一样的花, 寻梦草,开花在梦中。 是谁呢,又在低声的向她吟诵着一节小诗,又在向她重述寻梦草的故事? 银河的水涨溢了。她似听到它的浪潮拍岸,如
-
[双调]大德歌·冬 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 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
-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 ① ,数也 ② 。人伦并处 ③ ,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 ④ ,皆有可也 ⑤ 。知愚同 ⑥ ;所可异也,知愚分。 势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
-
该诗写思妇怀念丈夫的怨情,虽然寄寓了作者对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实写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思妇住在江南洞庭湖边,丈夫远在蓟北。这样安排构思巧妙。首句既点明时令和地点,又化用楚辞“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中间两联对仗极工,末联点题。钟惺评此诗
-
此词抒写寒夜闻角声时的感受。作者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余少作《苏武慢·寒夜闻角》云:“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断肠?”半塘翁最为击节。比阅方壶词《点绛唇》云:“晓角霜天,画帘却是春天气。
-
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洛
-
原文: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译文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