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典故“伯玉知非”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典故“伯玉知非”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庄子 ·则阳:“蘧(qu) 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 (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释义用法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常反躬自省,善于改过。往往一开始时以为是对的,而结束时便知道是错的了,即五十岁 (或六十岁) 时就认识到自己四十九年 (或五十九年) 来言行之非。后用此典指人回首往事,有所觉悟而知昨日之非。也因称五十岁为知非之年。

用典形式

【知非】 唐 ·杜牧:“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宋 ·陈瓘:“往事元无是处,何须待回首知非?”

【蘧非】 唐 ·张祜:“郗吊终须得,蘧非誓欲惩。”

【伯玉年】 唐·张祜:“伯玉年将近,宣尼易未弘。”

【悟前非】 唐·白居易:“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慕蘧瑗】 明 ·高启:“回头悟前非,更名慕蘧瑗。”

【五十知非】 唐·李白:“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蘧瑷知非】 宋·苏轼:“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三十九年非】 宋 ·王安石:“身世自知还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宋·辛弃疾:“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四十九年非】 唐·骆宾王:“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宋 ·李谅:“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宋·苏辙:“自恨寻山计苦迟,年过四十始知非。”

【知非惭卫蘧】 宋·苏轼:“吾年凛凛今几余,知非不去惭卫蘧。”

猜你喜欢
  • 高适《塞上》全诗赏析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 白居易《九日寄行简》全诗赏析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 杜牧《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全诗赏析

    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湖上梦余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 解放中南

    解放中南是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共同担任的作战任务。中南方面由林彪、罗荣桓等率领的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武汉后,随即解放湖北中部、北部及江西北部。1949年7月10日,四野同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一起,在西起宜

  • 刘克庄《书堂山》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书堂山子厚文章宗,仲涂岂后身(2)。不肯作崑体(3),宁来牧湘滨(4)。诛茅翠麓颠(5),日与书卷亲。剗去五季衰(6),挽回六籍

  • 古代诗文名篇之辞赋·九章《哀郢》原文、鉴赏和解读

    辞赋和古代神话·辞赋·九章《哀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晁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

  • 王昌龄《宿裴氏山庄》

    王昌龄《宿裴氏山庄》唐山水诗鉴赏 王昌龄 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 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 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遂解尘中组,终南春可游。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王昌龄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

  • 《史记·乐毅列传第二十》

    乐闲曰:“赵,四战之国也 [2] ,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赵使廉颇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 [3] ,禽栗腹、乐乘 [4] 。乐乘者,乐闲之宗也 [5] 。于是乐闲奔赵,赵遂围燕。燕重

  • 《华楼·[近代]刘源禄》原文与赏析

    [近代]刘源禄山下烟霞山上楼,丹梯蹑足小勾留。置身已在烟霞上,还有烟霞最上头。华楼是

  • 韦汉权《韦汉权的诗》

    从一条山路回家从我现在的家到老家堂弟家是需要步行的 约莫三四个钟的山路外加五杆烟的工夫背景是被烟雾缭绕的莲花山顶峰父亲已经不在 叔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