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楼·[近代]刘源禄》原文与赏析
[近代]刘源禄
山下烟霞山上楼,丹梯蹑足小勾留。
置身已在烟霞上,还有烟霞最上头。
华楼是山名,在山东崂山西北麓,山上巨石如楼形,故名华楼。此诗写登华楼山中途小憩时的感觉,虽为记游写景之作,却寓含不断登高探胜的哲理。
首句“山下烟霞山上楼”,一落笔就将视点停留在半山之际。诗人套用宋代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句式,写出“山下”烟霞缭绕、“山上”巨山似楼的景象。既能见到山下,又能仰望山上,身居半山之际之意已内蓄于中,继而以“丹梯蹑足小勾留”予以挑明。这不仅为前句坐实空间位置,且为后文预埋伏笔。“丹梯”源出南朝谢朓敬亭山:“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丹梯”指登山石级。蹑足,踩脚,攀登之意。勾留,停留。短暂的停留,已经“置身烟霞上”,而攀登的目标是那“山上楼”,抬头望去,“还有烟霞最上头”,如楼巨石淹没在烟霞之中,若隐若现,心中明确,眼内迷糊,它激起了诗人不再逗留,勇往直上的劲头和兴致。
这首诗表现了奔达最高理想境界的决心。四句之中三见“烟霞”,不因见到“山下烟霞”而满足,也不因“置身烟霞”而停步,而要追攀“最上头”的烟霞。小勾留,一方面表明登至半山已觉疲劳,要小事休息;另一方面“小”也说明休息时间的短暂,不因已入佳境而驻足不前。同时三处“烟霞”所处位置不同,既作了攀登者高度的参照物,又给攀登者以美景烘托,还给华楼山披上一领绚丽迷人的纱衣,使境界益见美妙。这首诗是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过程中获得理性的启迪,与一般径直言理者风味迥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鲁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鲁迅的古诗,关于鲁迅的诗大全,关于鲁迅的诗很急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
-
李清照《渔家傲》李清照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① 。星河欲转千帆舞 ② 。仿佛梦魂归帝所 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④ 。九万里风鹏正举 ⑤ 。风休
-
禅客学禅兼学文,出山初似无心云。从风卷舒来何处,缭绕巴山不得去。山州古寺好闲居,读尽龙王宫里书。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忽然登高心瞥起,又欲浮杯信流水。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荆门峡断
-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
白羽绿弓弦,年年只在边。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逐虏西逾海,平胡北到天。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
-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凰
-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
题解 此文大约作于赤壁之战后,曹操东征孙权之前。其实是一篇征讨檄文。赤壁之役,决定了三国鼎立之势。曹操兵败北还。孙权据有江东,徙治秣陵,改为建业,领徐州牧,已巩固了父兄基业。刘备得荆州刘琦部众,又南征
-
以往所做的事,没有办法规劝,未来的事情,可以努力改善。语出《论语·微子》。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亦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陆通的狂士,字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里的风景作文,内容包括赞美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作文800字,我爱诗中的风景(作文)650字,以古诗开头写风景的作文400字。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