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修《春日怀秦髯》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王仲修春日怀秦髯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②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③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④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⑤
【注释】 ①秦髯:秦观,因他有大胡子,时人戏称“秦髯”。②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清明节有踏青扫墓风俗。③花如解语:开元天宝遗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此处化用此典。④晚节:晚年。史记·外戚世家:“(吕后)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 ⑤日边:比喻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高蟾下第后献高侍郎诗:“日边红杏倚云栽。”
【译文】 山中潇潇急雨,瞬间雨过天晴。郊野田园万物,喜临时节清明。鲜花也晓言语,向人笑脸相迎。野草自由生长,谁个知它名称?年老渐感疏懒,已无赏春心情。还恨疾病缠身,不敢酒壶时斟。醒来睡去又醒,苦思旧日友朋。秦髯应在京城,细听莺歌销魂。
【集评】 今·钱学增:“这首诗明快晓畅,描写了初春万物萌生的景象,抒写了思念故友的心情。语句尚多沿用前人之处,如‘花如解语’、‘草不知名’、‘晚节渐于’等,江西诗派所谓‘夺胎’,但未能‘换骨’”。(钱仲联选宋诗三百首第230页)
今·何丹尼:“不仅精于用典,而且善于变化,创造新的意境,使诗歌语言寓警奇于平淡,是此诗的显著特点。”(宋诗鉴赏辞典第690页)
【总案】 全诗首联、颈联写出春意盎然,景物呈现着欢快;颔联写老病无聊,情调转为悲凉;尾联写苦忆友人,希望他有良好的境遇,又颇见诗人豁达善良之心。而此老懒于春事,怕倾酒壶,惟独珍惜朋友交谊的真性情,亦令人起敬。诗用“夺胎换骨”法而有成者。
-
海水不满眼,观涛难称心。即知蓬莱石,却是巨鳌簪。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仙人居射的,道士住山阴。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名句主要表达了廉颇老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即使年事已高,他仍能战胜困难并维持生计。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应小看他人的能力,年纪不是判断一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唯一标准。它给人们带来启示,鼓励人们努力奋斗,无论年龄大小,在面对挑战时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
①一月: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唐)韦庄《春陌》 ②二月: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宋)仲殊《绝句》 ③三月: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唐)岑参《登凉州尹台寺》 ④四月:人间四
-
杜甫白沙渡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礌礌,沙白滩漫漫。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原题】:右寄此诗后忽得简云儿曹亦寄五言用韵毕同殆一段佳话遂再赋长句
-
宋·刘过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数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渚。雁信
-
《六一居士传》表达了欧阳修晚年“悠游田亩,尽其天年”的志趣,表述了自己超越官场沉浮、生老病死的自然累赘,专心寄托于“五物”。展示了欧阳居士的旷达潇洒、从容淡定的情怀。
-
至性由来禀太和,善人何少恶人多。君看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 作品赏析【注释】①感叹人世善少恶多,一如水泻平地,成方成圆者又有几何。②禀(bǐng丙):禀性,指一种天赋之性。太和:太平冲和。
-
作者: 〔俄国〕弗·柯罗连科 【原文】: 很久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