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沙渡》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杜甫
白沙渡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礌礌,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题解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离开陕西同谷南下,前往四川成都。入剑门关后,从陆路改水路,在剑州白沙渡登舟顺嘉陵江而行。一路上山高水险,路途艰难。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白沙渡,嘉陵江上的渡口,以沙白得名,位于唐代川北剑州。
简析此诗记叙诗人从陕西入川,在白沙渡乘船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跨越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最艰险的剑门关后的喜悦之情。诗中对沿途山川河流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腻、形象、生动,读之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不羡腰金照地光,暂时假面弄西凉。晴窗咽日肝肠暖,古殿朝真屦袖香。说静故知犹有动,无闲底处更求忙。先生官罢乘风去,何用区区赋陟冈。
-
这句名句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中。诗中描述了诗人和弟弟一同饮酒的情景,借酒解忧、畅怀人生之意。注释:对酒当歌——指畅饮痛饮;人生几何——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译文:畅饮对酒,人生何其短暂。
-
【名句】身体发肤 ① ,受之 ② 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注释】①发肤:头发与肌肤。②受之:来自于。 【释义】身体头发与肌肤,都来自于父母,不敢轻易毁伤,因为还要依靠它对父母尽孝。 【点评】如果
-
蝜蝂是一种喜欢背东西的小虫,看见东西就喜欢捡起来背着,直到被压得爬不起来。有人因为可怜它而替它拿掉,它却一如既往地捡东西背,最终逃不掉累死的命运。
-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
-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1],驱车登古原[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9),唐代诗人。他的
-
柳永《八声甘州》柳 永 柳 永 对潇潇 ① 、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②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 ③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④ ,苒苒物华休 ⑤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
作者: 仲跻昆林丰民 【作家简介】艾布·阿拉·麦阿
-
张维屏 攀枝一树艳东风,日在珊瑚顶上红。 春到岭南花不小,众芳丛里识英雄。 木棉生长于岭南,作为观赏花木,历史相当悠久了。相传汉代的南越王曾以它作为向朝廷进贡的礼品,名之为“烽火树”,后来还以“珊瑚树
-
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