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鲁迅《六十一不满》全文、注释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鲁迅《六十一不满》全文、注释和赏析

欧战才了的时侯,中国很抱着许多希望,因此现在也发出许多悲观绝望的声音,说“世界上没有人道”,“人道这句话是骗人的”。有几位评论家,还引用了他们外国论者自己责备自己的文字,来证明所谓文明人者,比野蛮尤其野蛮。

这诚然是痛快淋漓的话,但要问:照我们的意见,怎样才算有人道呢?那答话,想来大约是“收回治外法权,收回租界,退还庚子赔款……”现在都很渺茫,实在不合人道。

但又要问:我们中国的人道怎么样?那答话,想来只能“……”。对于人道只能“……”的人的头上,决不会掉下人道来。因为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

其实近于真正的人道,说的人还不很多,并且说了还要犯罪。若论皮毛,却总算略有进步了。这回虽然是一场恶战,也居然没有 “食肉寝皮”,没有 “夷其社稷”,而且新兴了十八个小国。就是德国对待比国,都说残暴绝伦,但看比国的公布,也只是囚徒不给饮食,村长挨了打骂,平民送上战线之类。这些事情,在我们中国自己对自己也常有,算得什么希奇?

人类尚未长成,人道自然也尚未长成,但总在那里发荣滋长。我们如果问问良心,觉得一样滋长,便什么都不必忧愁;将来总要走同一的路。看罢,他们是战胜军国主义的,他们的评论家还是自己责备自己,有许多不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

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析】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这是本篇的主旨。要正确理解这一主旨,还须对作品作细致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鲁迅所说的 “不满”,指的是“不自满”而敢于自责。他举的例子,是“欧战”的战胜国的评论家们:“他们是战胜军国主义的,他们的评论家还是自己责备自己,有许多不满。”只有这种不自傲,敢自责的“不满”,才是“向上的车轮”。“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才能“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由此为基点,引发了另一个方面的议论,鲁迅对中国当时的“几位评论家,还引用了他们外国论者自己责备自己的文字,来证明所谓文明人者,“比野蛮尤其野蛮”。以外国人自责的话,来证明他们“比野蛮尤其野蛮”,“诚然是痛快淋漓”,但却如一面镜子,也照出了中国评论家的只知责人不知自责的嘴脸。然后,鲁迅把议论的重点从中国的评论家批评外国引向对本国的现状的看法。“但要问:照我们的意见,怎样才算有人道呢?那答话,想来大约是 ‘收回治外法权’,收回租界,退还庚子赔款……” 但这些东西,在当时 “却很渺茫,实在不合人道”。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割占的租界,强迫中国赔款,当然是不人道的,但指望他们心甘情愿的放弃,甚至于指责他们的行为为“不人道”,虽也表现了一种情绪,但终于是“渺茫”的,帝国主义不会因为你的指责而拱手奉还他们所夺占的利益的。

退而言之,“我们中国的人道怎么样?”这问题,中国的批评家怕只有沉默以对了。那也就是说,中国的现状,也仍然是“不人道”的。但向来未有批评家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不人道的现状加以批评和攻击。鲁迅对此尖锐地指出: “对于人道只能 ‘……’ 的人的头上,决不会掉下人道来”。“因为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随后,鲁迅笔锋一转,把“欧战”德国对比国的种种“残暴绝伦”排列出来,指出“这些事情,在我们中国自己对自己也常有,算得什么希奇?”在中国既不希奇,何以中国的评论家三缄其口呢?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论者是缺乏自责只知责人的种族。文末,“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就是针对中国人这种普遍的精神心理现象而发的。可谓深刻有力!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当时中国的评论者所代表的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自责自省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指出只有不自满的种族才能前进,才会有希望,而盲目自满“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这种精神思想状态,是民族的灾难。鲁迅还指出,人道不可能由天上掉下来,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由“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由此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民族自省精神,这已超越了当时的现实,而具有更为久远的启迪意义。

文章的感情比较直露和愤激。这是因为,作者十分关心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面对一切有碍于祖国的进步的思想、习俗和精神心理状态,深恶痛绝,形之于文字,即表现出忧愤深广的特点。夹叙夹议,叙述事实与论述事理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此外,出语极精警,具有振聋发聩之效。

字数:1860 闻喜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429-430页.
猜你喜欢
  • 《浪淘沙》情诗三百首赏析

    浪淘沙 作者: 白居易 【

  • 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根据白居易的《秋思》中的描述“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可以想象到秋天的美景。夕阳的余晖如火烧般照耀大地,晴朗的天空湛蓝如宝石般闪耀。这幅景象让人心生向往和惊叹。无论是晚霞还是蔚蓝的天空,都给人带来宁静和美丽。这些景色仿佛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了田园诗般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 《变形记》作品分析

    奥地利作家、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弗兰兹·卡夫卡*短篇小说的名篇,他的代表作。写于1912年。 小说描写了一个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

  • 韦应物《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全诗赏析

    假邑非拙素,况乃别伊人。聊登释氏居,携手恋兹晨。高旷出尘表,逍遥涤心神。青山对芳苑,列树绕通津。车马无时绝,行子倦风尘。今当遵往路,伫立欲何申。唯持贞白志,以慰心所亲。

  • 欧阳修词《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朱熹《七绝·秋月》千家诗赏析

    诗借物喻人,通过描绘秋月的玲珑皎洁、秋空的明朗,表现诗人超脱凡俗的人生境界。

  • 《柳子厚放鹧鸪词首章日楚越有鸟甘且腴嘲自名赏析》

    【原题】:柳子厚放鹧鸪词首章日楚越有鸟甘且腴嘲自名为鹧鸪前日相识惠野鸡一笼云骨脆而美糁这良妙视之则鹧鸪也使庖人具蔬食作上诗送之山中

  •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苏轼《过庐山下》全诗鉴赏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雁没失东岭,龙腾风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五老数松

  • 《观祈雨赏析》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