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过苏州》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苏舜钦过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①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②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③
【注释】 ①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初名蟠门,后因水陆萦回曲折,故改称盘门。刮眼:即刮目,另眼相看之意。疏雨:间断雨。更阴晴:阴晴更替。②天意在:“在天意”之倒文。羁苦:漂泊凄苦。俗人轻:为俗人所轻。③无穷:一作“无情”。旅棹(zhao照):客船。区区:犹仆仆,旅途劳顿貌。
【译文】 行舟东出盘门,风光明媚清新:细雨初歇,天地放晴;绿杨依依,白鹭相伴,多么自在安宁;近处春水泱泱,映照远山葱翠,似乎含着浓浓深情。大自然万物有盛有衰,全由上天主宰;我四方漂泊沉沦下僚,当然要为俗人所轻。可惜无缘居住,来消受这无穷的美景。暮色苍茫中,客船渐离苏州匆匆而行。
【集评】 近·陈衍:“三四是苏州风景。”(宋诗精华录卷一)
今·金性尧:“当是滴居苏州时作。作者在答韩持国(韩维)书中有云:‘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可与前句合看。五六两句含自叹放废之意。”(宋诗三百首第65页)
今·傅经顺:“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虽以清切闲淡为主,却也散发着俊快不羁之气。”(宋诗鉴赏辞典第142页)
【总案】 此诗作于何时,向无确论。今人金性尧断为苏舜钦谪居苏州时作,傅经顺则称系诗人过苏州时作,未指明具体时间。若依金说,自庆历五年(1045)至庆历七年(1047),作者谪居苏州四载,吴门美景,得以饱览,他每每吟啸山水园林间,“醉倒唯有春风知”(独步游沧浪亭),则诗中“无穷好景无缘住”句,便无着落。如将此诗作时定于子美谪居之前,则其尚在大理评事、集贤院校理任上,积极参与范仲淹等人改革,“一身羁苦俗人轻”句亦难解释。细玩诗意,再考其生平行状,似可将此诗定在庆历八年(1048)苏舜钦复官任湖州长史时作。诗中所表达的对苏州明媚风光之挚爱、眷恋,以及多年政治重压下仍达观不羁之情怀,也正与诗人此时的感情、心境相吻合。
-
【原题】:洪元夏{僚去亻日小加目}行业赞集王右军书帖赞
-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是补阙李亿(子安)之妾,因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送她至咸宜观为道,曾漫游长江以遣怀。此诗是她乘船从汉水东下江陵时写的。
-
痛饮石柱一碗酒石柱是个县,是重庆下属的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爱喝酒,石柱的土家族也不例外,而且,别人喝酒用酒杯、酒盅、酒樽,他们
-
诗歌·杨亿诗《泪》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垅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祗是伤春鬓已丝。 (据四部丛刊影明本《西昆酬唱集》) 杨亿(974—
-
【原题】:送王炎弼赴山阳守以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为韵十首
-
“温酒斩华雄”虽是《三国演义》第5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的一个小镜头,但写得极富声色。作者成功地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写战争,逼真欲现;绘人物,形神兼备。《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往
-
(春秋战国 赵) 假如当初我在洛阳城廓附近,拥有良田两百亩的话,我一定会心满意足的安心躬耕。如此一来,又岂能有今日这种身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的风光呢? 苏秦年轻的时候非常落魄,他本身又不事生产,因此,
-
此词写春愁。古时寒食、清明时节是赏春的最佳日子,词中说“清明过了”,隐有春光将尽的憾恨之意。门外是芳草侵阶,碧色连天,门内是一个闲人,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苏轼语)。
-
【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注释与译文]“岁岁”与“年年”,同义重叠。两句是说: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是相似的,但是人的一生却青春不再,红颜易老。诗句以鲜明的对比,慨叹时光流逝的无
-
《先秦散文·礼记·学记(节选)》原文鉴赏 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