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骊龙颔珠”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于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用法骊龙颔下之珠,价值千金,有人潜入九重之渊,乘其睡时方才得到它。后以此典形容珍贵难得的人才及诗文等; 也用以指探得事物精奥或文旨精蕴; 亦用以指施展抱负、才能的机会。
用典形式
【骊龙】 宋·黄庭坚:“万鼓舂撞夜涛涌,骊龙莫睡失明珠。”清·钱谦益:“探他海底珠如月,恰是骊龙昼睡时。”
【骊珠】 唐·陈子昂:“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唐·孟郊:“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宋·张炎:“扇锦翻桃,尊前乍识欧苏。赋笔吟笺,光动万颗骊珠。”金·元好问:“不信骊珠不难得,试看金翅擘沧溟。”
【探珠】 宋·黄庭坚:“舐痔以车来,探珠遭龙睡。”明·汤显祖:“探珠偶乘寐,傅翼飞宁久?”
【探颔】 宋·陆游:“未爱满盘推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
【偷珠】 唐·元稹:“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衔珠】 清·查慎行:“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藏珠】 金·元好问:“藏珠骊龙 颔,百斛快一吐。”
【龙休睡】 唐·李商隐:“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
【抱珠睡】 清 ·王士禛:“沉沉抱珠睡,五岭悭雨泽。”
【窃龙颔】 唐·杜牧:“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骊龙珠】 唐·钱起:“则知骊龙珠,不秘清冷泉。”
【骊龙睡】 唐·刘禹锡:“骊龙睡起珠原在,仙鹤行时步又轻。”宋·刘骘:“悲翠巢成珠树密,骊龙睡起玉渊深。”
【骊颔珠】 宋·梅尧臣:“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探龙颔】 唐·罗隐:“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
【睡骊目】 唐·韩愈:“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龙颔摘珠】 唐·黄滔:“龙颔摘珠同泳海,凤衔辉翰别升天。”
【龙醒遗珠】 清·丘逢甲:“已叹鳌翻难立极,岂容龙醒更遗珠。”
【老龙吐珠】 宋·汪元量:“老龙吐珠赤洒洒,山鬼摇闩走堂下。”
【宝夺骊龙】 唐·徐彦伯:“图高黄鹤羽,宝夺骊龙群。”
【珠归龙窟】 唐·鱼玄机:“珠归龙窟知谁见,镜在鸾台话向谁。”
【骊龙吐珠】 清·查慎行:“骊龙吐珠蛟喷涎,阳乌击水螯移山。”
【骊龙颔珠】 唐·刘禹锡:“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颔下骊珠】 清·吴伟业:“此中空洞亦何有,得无颔下骊珠藏。”
【遭龙伯睡】 宋·陈师道:“没人投深索千丈,探颔适遭龙伯睡”。
【龙颔摘明珠】 元·耶律楚材: “只图龙颔摘明珠,谁知虎口存活雀。”
【采珠勿惊龙】 唐·李白:“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骊龙吐明月】 唐·李白:“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
-
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名言: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注释: 炳: 点燃。 句意: 年轻时勤奋好学, 如同刚升起的太阳, 富有希望; 中年时勤奋好学, 如同日中的阳光, 虽强烈,
-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全词景中
-
苏轼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他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吾来庐山,闻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然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
-
原题:开岁四日黄秋岳自沪至雪中登六和塔归过我即别戏赠并题新诗卷得二绝
-
鲁迅的《墓碣文》是为纪念自己好友杨铁心而写的。通过描写英勇的杨铁心,鲁迅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震撼人心。读完这篇文章,我心情激动,感受到了鲁迅对杨铁心的深情厚意。
-
名言: 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注释: 道: 真理。大人: 有道德的人。 句意: 圣人学习的目的是寻求真理, 小人学习的目的为了求利。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
-
[南北朝]颜延之婺女俪经星,姮娥栖飞月。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阊阖殊未晖,咸池岂沐
-
空王百法学未得,姹女丹砂烧即飞。事事无成身老也,醉乡不去欲何归?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盏欲如泥。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
身闲曷不长闭口,天寒正好深藏手。吟诗写字有底忙,未脱多生宿尘垢。不蒙讥诃子厚疾,反更刻画无盐丑。征西自有家鸡肥,太白应惊饭山瘦。与君相従知几日,东风待得花开否。拨弃万事勿复谈,百觚之后那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