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平原君虞卿列传》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争冯亭以权,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宋代苏辙说:“赵胜倾身下士,以窃一时之声可耳,至于为国计虑,胜不知也。”又说:“虞卿始终事赵,专持纵说.其言前后可考,无反复之病。观其赴魏齐之急,捐相印、弃万户侯而不顾,此固义侠之士,非说客也哉!”(古史)本篇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和虞卿二人的合传,围绕长平之战、邯郸之围记叙了他们的事迹。作者批评了平原君的平庸无识和养士只求虚名,但也表现了他从谏如流、知过必改、通达事理、忠于国家的品格。作者对虞卿的真知卓见,坚持合纵不疑,一心维护赵国利益是持赞颂态度的,对其穷愁末路,发愤著书,则表现了极大的同情。文中还着意塑造了毛遂和李同两个豪侠义士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在国家危难之际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本篇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文中斩姬谢躄、毛遂自荐、散财飨士等情节都写得十分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清代吴见思史记论文说:“此传史公剪取战国之文,故另是一种笔仗,纯以姿致风度为妙。两传最佳者,则毛遂定楚纵处,如华岳插天,不阶寸土,而奇峰怪石,劈面相迎;虞卿对郝缓处,如山泉下垂,逐层喷落,而平流容与,曲折骏使,各成其妙。”
-
典源出处 《初学记》卷七引晋 曹毗 《志怪》云:汉武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外国道人人来洛阳,
-
(解题) 本篇非如其他篇以首句的二三字为题,而是就主节故事的主人公为名。故事是虚构的。 主旨在以无识无知,与鸟兽同居为至德之世,以求悦其志意,养其寿命。反对有为制作。对于名利,以为 “名利之实,不顺于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不如言境界》经典解读 不如言境界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为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
-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作品赏析著玉鞭一作不著鞭
-
一掬天和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意密莲深秋正媚。将花寄恨无人会。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浪溅荷心圆又碎。无端欲伴相思泪。
-
闰後春深雪始销,东风凌铄势方豪。阳生草木黄泉动,冰破江湖白浪高。未报国恩嗟病骨,可怜身事一渔舠。少年自与芳菲竞,莫笑衰翁拥弊袍。
-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者希年。
-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
-
〔原文〕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齐羊牛作牛 君子于役, 羊。) 如之何勿思! (役、期、哉、埘、矣、来、思,之部。) 君子于役, 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唐人常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王安石似乎特别喜欢这一命题方式,诗集中以“即事”为题的,便有二十余首;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