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在王维的诗中, 人与自然中的万物交融在一起,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在王维的诗中, 人与自然中的万物交融在一起,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自古以来, 中国的哲学家的至高理想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 大圣不作, 观于天地之谓也” (362) 。天地万物都有其自己的壮观, 四季的变迁也有其自己的道理。真正的圣人就是要达到与天地万物的那种浑然不觉的和谐, 这才是人生在世的至理。在王维的诗中, 人与自然已经融为一体, 臻于化境。人只是大自然整个壮美画卷中的一部分。 且看书事一诗:“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王维761) 。这首诗是人化入自然的典范。深深的庭院, 青苔满目。诗人坐在院子里, 久而久之, 青苔“欲上人衣来”, 诗人似乎也要化入了青苔之中。山中这首诗描绘的是深秋的景象:“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 空翠湿人衣” (王维562) 。山色是苍翠的, 它并不是有形的物体, 所以无法触摸。在深秋时节, 山中的色彩浓郁, 白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辉。在最后一句中, 诗人的衣服湿了, 可是山中无雨。打湿诗人衣衫的并不是露水或者雨水, 而是这苍翠的山色。人在这山中行走, 这雾蒙蒙的山色笼罩着人, 打湿的何止是衣衫, 诗人的整个身心都受到了山色的浸染与滋润, 身心都充满了这盈盈的湿意。这里人与山色融为一体, 形成一幅空灵的画卷。 在王维的诗中, 人与自然中的万物交融在一起, 不分彼此。还有一些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静物的尊重, 仿佛在他的眼中, 这些已经不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花草树木, 每一个都是具有独立特性的个体。在莲花坞一诗中, 诗人写道:“日日采莲去, 洲长多暮归。弄蒿莫溅水, 畏湿红莲衣” (王维752)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呆头呆脑的诗人形象, 他像是在嘱咐船夫, 划船的时候不要溅水, 怕弄湿红莲美丽的衣裳。这里面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怜惜与尊重。 人对自然景物的怜惜不足为奇, 但在王维的诗中, 景物也是有情感的, 是善解人意的。让我们来看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 (王维576) 。在这首诗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对世事厌倦的诗人。他认为既然自己对时局没有“长策”, 那还不如回到“旧林”。在“旧林”中, 至少还有松叶间穿过的沙沙的风声和山顶上皎皎的明月。松风把他衣服上的带子吹开, 在他弹琴的时候, 山月也会照着他。此诗中, 松风与山月本是自然界中无意识的景物, 但是, 在诗人笔下, 它们似乎也具备了灵性, 会照顾安抚失意的诗人, 像善解人意的朋友一样陪伴在诗人身旁。 正如现代研究生态诗学的学者陈松青所言:“如果说, 诗歌之通于天地鬼神, 是一种纵向性或发散性的延伸, 那么‘万化冥一’则是‘此在’的‘觉悟’, 它在诗艺上, 表现为意境, 意境所体现的是泯灭‘我—它’界限, 以在场显现不在场, 最终实现自我对有限的超越” (70) 。 人在自然界中的活动, 由于有自然景物的衬托, 也显出了闲淡玄远的意境。有一首饮酒的诗, 十分特别。看临湖亭:“轻舸迎上客, 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 四面芙蓉开” (王维506) 。在这里, 诗人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妙的夏日图画:轻舟, 小亭, 芙蓉花。如果没有这小轩窗, 没有这四面围绕的盛开的荷花, 这酒还有何滋味!更进一步说, 没有了这些情境的衬托, 饮酒就没有了审美意义。只有在“四面芙蓉开”这样美好的环境里饮酒, 才会令人意兴荡漾, 诗兴大发。人与自然本为一体, 人是环境中的人, 没有了环境的衬托, 人的活动也就丧失了审美的意义。 汎前陂是一首关于秋夜泛舟的诗:“秋空自明迥, 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 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 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 夷犹殊未还” (王维555) 。一叶孤舟, 荡漾在湖中, 头上皓月当空, 白鹤在岸上沙滩上闲庭信步, 山影在云中隐约现出, 池水清澈透明, 正如诗人的心境一样。“诗传达出一任自然、无遮无碍、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从有情有景, 渐次达到忘情忘景、无情无景。秋夜泛舟, 水天空明, 是一种无待的丧我之游, 堕却肢体, 从而进入一种化境———万物与我为一” (谭朝炎45) 。 世间万物, 得之于天, 每一样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存在的理由。人也是万物的一种, 只能与万物混为一体, 顺其自然地生存, 无所仰仗, 这样才能获得自由。在王维的诗中, 物我本就和谐, 它们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存在。在戏赠张五弟諲中, “我家南山下, 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 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 虚白侍衣巾。何事须夫子, 邀予谷口真” (王维258) 。鸟兽云霞与人类都如伙伴一般相亲相爱, 也许这样的世界才是天下大同。
猜你喜欢
  • 《小明》原文与鉴赏

    作者: 王苏生 【本书体例】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词·刘克庄词《贺新郎》原文、鉴赏和解读

    词·刘克庄词《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

  • 古诗词里面有力量(有力量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里面有力量,内容包括有力量的诗句,形容力量的诗句,描写最有力量的诗句,要一句最有力量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最适合青少年抒发豪情,宣扬壮志。这两句诗一朗诵,顿时豪情冲天,壮志凌

  • “有言不信”注释、译文和感悟

    困 ① ,亨,贞 ② 。大人吉,无咎 ③ ;有言不信。(《易经·困》) 注释 ①困:卦名,穷困的意思,又象征君子为小人所困。②贞:正。③咎:灾害。 译文 困卦象征处在穷困之中,努力自济必至亨通;大人守

  • 李秋善《陈师傅》

    我有过一段在采油厂宣传科做通讯报道员的短暂经历。当时带我的师傅姓陈,我叫他陈师傅。按说写通讯报道也算是舞文弄墨,应该叫老师才对,可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上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下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句翻译:

    在秦朝,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汉长城,

    万里长征的人还未归来。

    注:这是王昌龄的《登鹳雀楼》中的两句诗,描绘了古代战争中长城的存在和漫长的征战征程。【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处】唐·王昌

  • 白居易《池上有小舟》全诗赏析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熏若春日气,皎如秋水光。可洗机巧心,可荡尘垢肠。岸曲舟行迟,一曲进一觞。未知几曲醉,醉入无何乡。夤缘潭岛间,水竹深青苍。身闲心无事,白日为我长。我若未忘

  •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信亡走匈奴。(与)其将白土人曼丘臣 [2] 、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馀骑 [3] ,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 [4] ,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

  • 古诗词中鹧鸪代表什么(鹧鸪,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鹧鸪代表什么,内容包括鹧鸪,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鹧鸪”在古诗词李代表什么意思,鹧鸪在古文中代表什么。鹧鸪的形象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它的叫声像“行不的哥哥”,充满离愁别绪,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

  • 范仲淹《依韵和介之未开菊》全诗鉴赏

    本非桃李色,佳节敢先开。席上无言晚,霜前幸未摧。芳心应有待,真赏直须催。愿上金樽寿,何伤蝶不来。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