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词前作者有小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据此可知作者于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二日和三日先后作了五首浣溪沙。此篇为三日“又作二首”中的第二首。
这是一篇在词史上值得十分重视的作品。在此之前的文人词作中,还未发现过用词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关心人民疾苦的。苏轼本来一贯比较关心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北宋王朝“取之无术,用之无度”的政策所造成的民穷役重的状况极为不满。他主张轻徭薄赋,认为民裕才能国富,食足 而后兵强,反对以“国用不足”为由,而“求广利之门”。基于这种思想,他反对新法言其于民不便,并因此屡遭排挤,终受陷害贬谪。他谪居黄州一年多后,因生活困难,躬耕东坡。垦辟之劳,使他进一步体会到“湿薪如桂米如珠”的民生疾苦,而写下这首小词。
词的首句,南宋傅榦撰注坡词引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全句意思应为: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常州宜兴置田产。旧注者于其时是否别有所据,不得而知。因此,不拟采傅引旧注作解。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联系前一首写的“半夜银山上积苏”与“涛江烟渚一时无”的景象来看,又知徐君猷离去的当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转为大雪。“万顷风涛不记苏”,当是“万顷风涛苏不记”,为押韵而将“苏”字倒置。谓昨日醉中,风涛大作,醒来已不大记得了,只见江上雪晴,眼前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当然,若按傅引旧注作解,则表现词人不计较个人的损失,只要人民能够饱食也就心安了,似亦无不可。)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在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摇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在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镊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在艺术上,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这种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成功,完全符合生活的逻辑。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由之而联想到的来年丰收的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得饱食而喜悦的心情,境界辽阔,节奏亦较轻快。不过,“但 令”一词所表达的仅仅是词人一种美好的愿望,因而其间又不无一丝淡淡的哀愁。下片的“翠袖”、“白雪”相映成趣,“绛唇”、“樱珠”艳上加艳。但是,这些艳丽的场景,却和“樽前呵手镊霜须”的愁苦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艳的青春形象,愈衬出词人容颜的衰老。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在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内心世界。这一忧思的形象,很像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为背景的特写镜头,对比强烈,含蕴丰富、深刻。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这样,上下两片的重点,就很自然地都落在最末的无声形象上,从而展示出词人因济民无术,处于身不由己的境地,容颜日衰,而又不甘心的复杂感情。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而全词也就靠这种内在的思绪脉络和谐地统一起来,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
遣词、用字的准确、鲜明、形象、自然,也是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蒙眬。“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倚”、“萦”两字的运用,境界全出。“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而“镊”字一出,多少情思,都表现在这一无声的动作中了。
正是上述的艺术特点,使这首词的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已尽而意不尽的艺术效果,成为词中的妙品。
-
此诗作于顺治十二年(1655),描写山东济南初春之景,突出泉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残游记》第二回)的美妙风光。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出处】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注】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原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这年头,指导组、督办组越来越多了,老刘没想到自己退休之后被一个权威单位返聘,还能继续当官,而且还当上了一个指导组的组长。县里成立了
-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戒鉴和启迪。 本篇集中笔墨,单就杨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修启相关古诗词,内容包括带修字和启字的诗句有什么,带“修”字和“启”字的诗句有什么,关于启字的诗句。带修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2、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送道士薛季昌还山》李隆基3、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作品赏析此乾元元年五月在拾遗时作。五月建午,故曰端午。端,正也。宫衣亦有名①,端午被恩荣②。细
-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醉卧欲醒闻淙淙,真欲一口吸老庞。何人得俊窥鱼矼,举叉绝叫尺鲤双。
-
颍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仍得治仙乡。梦回枕上黄粱熟,身在壶中白日长。每恨老年才已尽,怕逢诗敌力难当。知君欲别西湖去,乞我桥南菡萏香。
-
信亡走匈奴。(与)其将白土人曼丘臣 [2] 、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馀骑 [3] ,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 [4] ,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