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注释】
选自老子三十六章。
固:暂且。
与:给予。
【赏析】
老子的思想充满辩证思维,很早就敏锐地认识到,事物不仅对立统一,而且具有向对立方面转化的普遍规律,老子说: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意思是:将要废止它,一定先振兴它;将要取代它,一定先给予它。
老子这句充满辩证思维的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远远超出了常人的见解和认识水平。一般人可能很难理解,既然欲废止它,何必先振兴它;既然欲取代它,何必先给予它。但如果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其中的奥妙就不难理解了。 楚汉交兵之际(前203),韩信攻占楚国的齐地后,自立为齐王。此时,楚王正急围汉王刘邦于荥阳。汉王得知韩信自立为王,怒不可遏,大骂道:“吾困于此,急望汝来救我,汝却欲自立为王。”陈平及时暗示刘邦封立韩信,刘邦醒悟,乃派张良前往齐地,立韩信为齐王,命他派兵击楚。后来,韩信破楚于垓下,刘邦立刻夺了韩信的兵权。次年改立为楚王,以便进行监督与控制。
又如,刘邦曾以白马为誓,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排斥刘氏子孙,安插外戚吕氏掌权。吕后每次欲立吕氏子弟为王,丞相陈平都表示听从。等到吕后一逝世,陈平立刻与太尉周勃合谋,诛杀诸吕,拥立孝文帝继位,维护了刘氏的“正统”政权,避免了大一统帝国的分裂。
上面两个史实,都是典型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例子。
类似的名句还有“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意思是:将要收缩它,一定先扩张它;将要削弱它,一定先使它强大。
-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我今身世
-
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 湖水清,江湖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出处】唐王维《 新晴野望 》 【意思】立夏后农忙季节没有闲人,全家出动耕地播种在南亩。 【鉴赏】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
-
张嘉贞《石桥铭并序》 赵郡洨河石桥 1 ,隋匠李春之迹也 2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3 。 试观乎用石之妙,楞平砧 4 ,斗方版 5 ,促郁縬 6 ,穷隆崇 7 ,豁然无楹 8 ,吁可怪也 9
-
【原题】:旱久无水王伯容分惠桃源大谿泉将以长篇水至已雨走笔次韵
-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夕我想对你说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夕我想对你说 七夕 我没多想牛郎和织女 只是想着你 担心你 为一个相遇憔悴了花容 而我 因为有担心 独处中也倍感温馨 裁一片月影 贴在你虚掩的窗棂 与你的玲珑心相对相映 让默契和惬意
-
食 物 我对朋友说,自己去广场散步,双手插在口袋中,看一个个经过的人。然后,在出口处买两根烧烤肠,在铁板上烤熟,抹上油以及调
-
【4147】书读完了(金克木著,黄德海编,上海文艺出版社,35 5万字,2017年5月第1版,75元)△分三部分:[1]“书读完了”;[2]福尔摩斯·读
-
《李寄》 小说篇名。或题《李寄斩蛇》。选自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说: “《李寄斩蛇》,写穷苦的女孩李寄,冒着生命危险,砍死大蛇的故事。李寄的形象反映出劳动人民为民除害的勇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