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梦与诗》原文和鉴赏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他的诗以写实为主,语言平浅朴实,并且特别喜欢在诗中说理,号称胡适之体——这大概与他本身是哲学家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五四”这一启蒙时代的现实需要分不开。康白情说:“胡适的诗以说理胜,宜成一派的鼻祖。”朱自清说:“新诗的初期,说理是主调之一。新诗的开创人胡适之先生就提倡以诗说理。”在他的尝试集中,有表现社会哲理的威权,有表现人生哲理的应该,这首梦与诗,表现的是艺术哲理,可视为经验主义哲学家的诗人的经验主义的艺术哲学。
这首诗强调的是“经验”的重要性,不论是“做梦”或是“做诗”,都要以“经验”做为底子。梦是日常生活经历感受在人脑中的折光反映, “平常经验”与“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就能变幻出无数“新奇花样”。但不管梦幻多么光怪陆离、匪夷所思,它仍然是日常经验的投影,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理,美妙动人的“新奇诗句”也是诗人对“平常情感”“平常言语”的提升加工,没有日常生活的见闻体验做为素材,无论多么高明的诗人也写不出好的诗句来。岂止是写不出好的诗句,甚至连起码的常识都要违背,闹出笑话来的。胡适在这首诗的“自跋”中就举了两个例子:“北京的一位新诗人说:‘棒子面一根一根往嘴里送’;上海一位诗学大家说:‘昨日蚕一眠,今日蚕二眠, 明日蚕三眠,蚕眠人不眠’。”这两个例子中,前一例本欲表现民众的生活贫穷,但作者不知道“棒子(玉米)面”是无法擀成“一根一根”的面条的;后一例本欲表现蚕农的劳动艰辛,但作者不知道蚕的三眠之间是隔许多时日的,并非“昨日一眠”、“今日二眠”、“明日三眠”。应该说:“北京诗人”、“上海诗学大家”写诗同情民生疾苦的动机都是好的,但由于脱离实际,并不真正了解下层劳苦大众的劳动和生活,所以无不在诗中违背常识,出乖露丑,良好的主观愿望导致的是相反的结果。这种情况在那时候还不是个别的,胡适指出:“现在人的大毛病就在爱做没有经验做底子的诗”。对此,胡适尖锐地批评道:“吃面养蚕何尝不是世间最容易的事?但没有这种经验的人,连吃面养蚕都不配说——何况做诗?”
胡适写这首梦与诗,针对的就是当时诗坛上这种不懂常识凭主观捏造的错误创作现象。在诗的第三节,胡适把他的“经验主义”的诗学观引向深入:诗人不仅要熟知一般的常识,而且还要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去创作,这样做出的诗才是个人的、个性化的、不会与他人雷同的、无法被别人替代的:“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我的诗”是“我”的个人生活经验的艺术表达, “你的梦”是“你”的个人生活经验的变形显示,“你”没有“我”这样的经验做不出“我”这样的诗,正如“我”没有“你”这样的经验也做不出“你”这样的梦。个人生活经验不同,彼此无法取代替换。
从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胡适这首诗,他的朴素的“诗的经验主义”,与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正相吻合。“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才知情重”,的确道出了朴素而又深刻的哲理,其中包含的是实践的观点,它所揭示的不仅是“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问题,而且触及了更宽泛的“行”与“知”、“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应作格言记取的诗句,不仅对从事文艺活动的人们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具有更普遍的人生启迪性。
当然,胡适在此诗中表达的“经验主义”诗歌艺术观,其哲学基础是乃师杜威以经验为根本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胡适是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高足,这一点众所周知,无庸赘言了。关于这首诗的形式技巧倒是还需再说几句,胡适的新诗被人们称为“胡适之体”,这种诗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不大讲究押韵,语言上也不太注重锤炼修辞工夫,其失在于浅易。但这首梦与诗,却异常严谨整饬,三节诗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完全相等,语言凝炼,韵脚密致,的确是一首艺术上相当成熟的哲理诗。
-
桃花山紧靠在清溪河畔。 沐浴在阳光里的那些花草树木被微风戏弄着,拂来掠去,宛如一双手在谨慎的抚摸着一位惬意静美的妙龄女子。阳光闪耀中的远处,山丘,其间亮丽的墓碑犹如一颗颗白色的珍珠在熠熠发光,遥相呼应的那座白塔,像一根蜡烛似的直削云间,界限清楚的轮廓是那样明显的给桃花山增添了一页神秘的色彩和精美的传说,一切都那样自然的陶醉在清溪河深情的怀抱之中。 在那把遮阳伞的阴影中间,一位女人躺在几十根呢绒线编制的秋千网上,她把她漂亮的身子舒适地
-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斩断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地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知君月下见倾城,破恨悬知酒有兵。老守亡何惟日饮,将军竞病自诗鸣。花枝不共秋攲帽,笔阵空来夜斫营。爱惜微官将底用,他年只好写铭旌。 作品赏析【原题】: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梁交且见寄,次
-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芫荽古诗词,内容包括求关于香菜角色诗一首,蕙兰芫荽,郁郁香芷这句话是诗经里哪一部分的,读古文,猜古诗。不是《诗经》里的,是一首外文歌曲《斯卡保罗集市》的诗经体译文。 这支歌据说原是一首古老(大约作于十三世纪)的苏格兰民间谜歌(riddle
-
诗一开篇就直书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这段个人哀史。前两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这里没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一样的激楚呼号,却有一种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么也说不出。“既丧······又复
-
1“更多的时候,是往年开过的花继续开往年下过的雨,继续下”“枯木和青草,将往年发过的芽一一重来一遍”他们说的是,桃李春风在浩荡中喜
-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 【意思】巫山神女与楚襄王欢会原 是一场梦,少女居住的地方本来就没有 郎君陪伴。神女生涯:传说楚襄王梦中 曾与巫山神女相会,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 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