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哀赏析》
诗一开篇就直书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这段个人哀史。前两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这里没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一样的激楚呼号,却有一种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么也说不出。“既丧······又复丧······”,这种复叠递进的语式,传达的正是一种莫可名状的痛苦。诗人同一时期所作悼子诗说:“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正是“两眼虽未枯”的注脚。这与杜甫新安吏中“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名句相似,而意味更深。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诗人这时感到的正是“片心将欲死”。
说“将欲死”,亦即心尚未死,可见诗人还迷惘着:既美且贤的妻子、活蹦乱跳的儿子就这样一去不返了。他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这里诗人用了两个连贯的比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雨落难收,珠沉难求,都是比喻人的一去不复返。仅这样写并不足奇,奇在后文推开一步,说“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又用物的可以失而复得,反衬人的不可复生。这一反复,就形象地说明了诗人的悲痛。他的损失,是不可比拟的,也是无法弥补的。同时句下还隐含这样的意味,即诗人非常希望人死后也能重逢。
然而,事实是不可能的,“他生未卜此生休”。故以下紧接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这并不全然是理智上的判断,其间含有情感上的疑惑。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人能够回答他的问题。“附膺当问谁”,诗人只好对镜自问了。“憔悴鉴中鬼”正是他在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由于忧伤过度而形容枯槁,有类于“鬼”,连他自己也认不出自己来了。最末两句传神地写出诗人神思恍惚,对镜发楞,而喁喁独语的情态。
书哀一诗主要用赋法,间以独特的比喻。诗人将一己的深哀巨痛,用最朴素凝炼的语句表现出来,颇能传神写照,感人肺腑。
-
我有锦绣段,翠鲸卷波涛。君家古刀尺,裁剪不惮劳。散作五色云,随风九天高。天高望不见,江水日滔滔。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钦上人
-
名言: 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注释: 唯唯: 恭顺和应答声。谔谔: 直言争辩的样子。 句意: 众人唯唯诺诺, 还不如一个人的直言争辩。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寨土堡于要
-
李白在大家的心目中,是豪迈潇洒的,他的许多诗作也是如此。今天,小编要介绍一首自认为是李白最美的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还因北山迳。归守东陂田。 作品赏析【注释】:还因北山迳(一作返)。
-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注释】 选自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中:内心。 病:此处指忧愁。 坦然:心胸坦荡,不沾滞于物情得失。 适:往。何适,到什么地方。 【赏析】 宋神宗元丰六年,张梦得贬谪黄州后,在住房的西南方修建了
-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
-
《蜀葵》咏蜀葵 蜀葵,又称蜀季花。原产我国,
-
【3472】中国道理的世界意义(陈学明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52万字,2015年11月第1版,89元)△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对
-
御宇恢皇化,传家叶至公。华夷臣妾内,尧舜弟兄中。制度移民俗,文章变国风。开成与贞观,实录事多同。晏驾辞双阙,灵仪出九衢。上云归碧落,下席葬苍梧。蓂晚余尧历,龟新启夏图。三朝联棣萼,从古帝王无。严恭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