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过江诸人》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2〕,辄相邀新亭〔3〕,藉卉饮宴〔4〕。周侯中坐而叹曰〔5〕:“风景不殊〔6〕,正自有山河之异〔7〕!”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8〕:“当共戮力王室〔9〕,克复神州〔10〕,何至作楚囚相对〔11〕!”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题目为编选者所加。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乘晋室内乱,纷纷起兵南侵,西晋灭亡。公元317年,晋元帝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建立东晋,中州士族纷纷渡江南下。过江诸人,是指南渡的中原高级士族人物。
〔2〕美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的日子。
〔3〕相邀新亭:互相邀请去新亭。新亭,又名劳劳亭,三国时吴国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4〕藉卉:坐在草地上。藉,衬,垫。卉,草。
〔5〕周侯:周(yi),字伯仁,汝南安城(今河南原武)人。官至尚书仆射,后为王敦所害。中坐:坐在中间。
〔6〕不殊:没有两样。
〔7〕正自:只是。山河之异:山河已经有了变化。指北方被外族占领。
〔8〕王丞相:王导,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晋元帝过江即位,任为丞相。愀(qiao)然:脸色突然改变的样子。
〔9〕戮力:尽力。
〔10〕克复:收复。神州:指中原一带。
〔11〕楚囚: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钟仪被晋所俘,晋人称之为楚囚,后人常用楚囚代指俘虏、囚犯。
本篇仅仅是一个场面描写,表达的却是晋室南渡之初士大夫对国土沦陷、偏安一隅的两种心态:一种是颓废,另一种是奋发。而语言是作为表达心态的唯一手段出现的,由此可见本篇人物语言描写的成功。
-
宋·沈括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1 ,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 2 ,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 3 ,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 4 ,无风
-
崔护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寒窗梦,却恐为奴半夜啼。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禁夜之后。示意“止其行李,以备窃盗”的暮鼓早已敲过了(“黯黯严城罢鼓鼙”),这时某一民居中的一
-
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飘风过无时,舟楫敢不系。回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嘒。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
-
家山何在两忘归,杯酒相逢慎勿违。不独饭山嘲我瘦,也应糠核怪君肥。男婚已毕女将归,累尽身轻志莫违。闻道山中食无肉,玉池清水自生肥。造物知吾久念归,似怜衰病不相违。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
-
“宝钗扑蝶”发生在暮春和初夏之交的日子里,大观园中绚烂的花期渐渐逝去,雕梁画栋,花障竹篱虽然还是被红紫芳菲包围和盘绕着,但究竟是绿肥红瘦了,在一派葱蔚洇润之中迎来了四月廿六日的芒种节。这一天闺中有为花
-
《世俗以形骸为生死,圣贤以道德为生死.赫赫与日月争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与草木
《世俗以形骸为生死,圣贤以道德为生死。赫赫与日月争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与草木同腐,死固死也,生亦死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2〕,昔充太宗下陈〔3〕,尝以更衣入侍〔4〕。洎乎
-
汪曾祺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
-
小宛 作者: 冯怀玉 【本书体例】
-
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寻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福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烟煤已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