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山中宰相 萧衍 陶弘景》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山中宰相 萧衍 陶弘景》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帝手敕招之,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南史·陶弘景传 事亦见渊鉴类函卷二八九。

[述要] 梁武帝萧衍早年曾与陶弘景有来往,登基后,亲自书写敕令招见陶,并赐给他隐士常戴的鹿皮头巾。后来又多次请他出山做官,他都没答应。一次,陶画了一幅画带给武帝,画面上有两头牛,一头牛放牧于水草中,自由自在;另一头戴着金笼头,受人统御,被人鞭打。武帝笑着说:“这人真是会想办法,以画明志。看来是想学拖着尾巴的乌龟,宁可自在地活在泥中,也不愿受人摆布供奉庙堂,这哪里还会有可能出来做官呢!”但是国家有重大事件,武帝仍要前去商讨请教,每月总有好几封信给他,因而当时人称陶为山中宰相。

[事主档案] 萧衍(464—549) 南朝梁文学家。字叔达。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仕齐曾官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夺取帝位,建立梁朝。502—549年在位。他重用士族,笃信佛教。尝撰儒释二家义疏多种。爱好文学,凡制诏文檄书表之类,多为其自撰。又自制踏铜蹄、江南弄、上云乐诸曲,及河中之水歌、东飞伯劳歌,对诗歌的形式风格有所开拓。精通乐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又制长短不同之笛十二支以应十二律。工于书法。原有集,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梁武帝集。

陶弘景(456—536) 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从陆修静弟子孙游岳学道,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其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较深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七百三十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

猜你喜欢
  • 关于为政之道|荐贤|赵普冒死荐贤的作文论据素材

    为政之道·荐贤·赵普冒死荐贤 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开国功臣。一次,已做宰相的赵普发现了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写了一本奏章向宋太祖推荐。宋太祖看了奏章决定不用。第二天上朝,赵普又写了一本同样的奏章,宋太祖以

  • 《望月怀远》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天涯:很远很远的地方。情人:有情的人。遥夜:长夜。竟夕:整个晚上。怜光满:爱

  • 国学名句“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出处和解释

    【名句】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 语出唐代褚载《移石》诗。那些石头不是不可以拿来使用,只是因为石匠对它们不曾留心观察。比喻其貌不扬的人也有可用之才,关键在于选求者要有识才慧眼。

  • 白居易《偶题邓公》全诗赏析

    偶因携酒寻村客,聊复回车访薜萝。且值雪寒相慰问,不妨春暖更经过。翁居山下年空老,我得人间事校多。一种共翁头似雪,翁无衣食自如何。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注:公即给事中珽之子也。饥穷老病,退居此村。

  • 李白《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全诗赏析

    尧没三千岁,青松古庙存。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

  • 《早行赏析》

    钱钟书《宋诗选注》:“《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张良臣《雪窗小集》里有首《晓行》诗,也选入《诗家鼎脔》卷上,跟这首诗大同小异:‘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磐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引了李元膺的一首诗,跟这

  • 布诚信,以归人心;明赏罚,以尽士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布诚信,以归人心;明赏罚,以尽士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韩敬霞《黑潮》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韩敬霞 【作家简介】德富芦花(1868—1927)是

  • 张道洽《岭梅》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张道洽自称“癖爱梅花不可医”,生平曾作咏梅诗三百余首。他的诗大多以咏物的体制,刻画摹状梅花的“疏影”、“孤芳”、“骨清”和“恬淡”,赞美其傲

  • 哲理诗《红烛》原文和鉴赏

    《红烛》是一首哲理诗,作者以红烛的燃烧来抒发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短短几行诗句中,传达了深刻哲思。红烛象征人的一生,短暂而有限,但却可以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同时,红烛也提醒人们珍惜时间,追求真、善、美,以光明和热情照亮人生。红烛的燃烧过程,正如人生的历程,灰烬也有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诗中的比喻手法和哲理思想,深入阐释了《红烛》的内涵。这首诗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却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人深思生命的价值和追求的方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