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山图二首》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沈周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
【评说】
本诗选自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八、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五。
沈周擅写长诗,小诗也写得很有风韵。吴宽评曰:“随物赋形,缘情叙事,古今诸体各臻其妙。”(石田稿序)其言信然。四库全书提要论其诗“挥洒淋漓,但自写其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其方圆”。看沈周这两首题写云山图的绝句诗,足见他的短诗也写得极其出色,诗思清妙,天趣盎然。
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第三句的“云山”,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画出来,也就是这一幅云山图。
与上一首的写法不同,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汪砢玉引录庐山归宗志芝庵主临江人的偈语云“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沈周的诗意与之暗合。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己。石田到山里来,由“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李白有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沈周的诗意或许从中得到借鉴。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说:“惟石田秀拔不群,时饶格韵,洵画家之能诗者矣。”诚哉斯言。读沈周题云山图二首,当作如是想。
-
秋夜山居二首 【唐】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
-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 ① 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 ② 问
-
【名句】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注释与译文]美好的江山好象在等待我再度登临,花柳本是无私的,它们各呈妍态,迎接游人。诗句的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有情、无私,而人世间无情、偏私。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沉感
-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一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二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本卷《春日》诗已介绍。本诗乃《观书有感二首》中
-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
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麟凤在赤霄,何当一来仪。往与惠荀辈,中年沧洲期。天高无消息,弃我忽若遗。内惧非道流,幽人见瑕疵。洪涛隐语笑,鼓枻蓬莱池。崔嵬扶桑日,照耀珊瑚枝。风帆倚翠盖,暮把东皇衣。咽漱元和
-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② 。 戏招西塞山前月 ③ ,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 ④ ,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 ⑤ ? 野碓无人夜自春 ⑥ 。 ①本诗是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梅花的古诗词竖着,内容包括描写梅花的古诗词,描写梅花的诗句古诗大全,关于描写梅花的古诗。墙角竖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这首诗出 王安石《梅》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题】 此诗约作于天宝初,时诗人为江宁县丞,友人辛渐将北上洛阳,昌龄在润州(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