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本卷春日诗已介绍。本诗乃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一首,是借景写读书的心得体会。
前两句写景。首句写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鉴”即“镜”,宋人将“镜”写成“鉴”是因为避讳。“开”,古代使用铜镜,平时用锦袱覆盖在上面以避免灰尘、防止潮湿,用时揭开锦袱。次句写天空中的云彩在池塘的水面上动摇着。“徘徊”在这里形容水中的倒影流动的样子。
后两句议论。第三句设问池塘为何如此清澈呢?采用设问的方法是为了唤起读者对答案的关注,使行文变得更加紧凑。“渠”,它,指池塘。“如许”,如此,这般,像这样。末句回答道:那是因为从源头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作者既强调了“源头”,又强调了“活水”。他所谓“源头”显然指“四书五经”之类儒家经典著作,所谓“活水”显然指后人学习“四书五经”之类儒家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
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法下也谈到过读书的方法与感想,如:“读书须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或问:看文字为众说杂乱如何?曰:且要虚心,逐一说看去,看得一说,却又看一说,看来看去,是非长短,皆自分明。”“学者不可只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如去了浊水,然后清者出焉。”这些话说了同样的道理,但是这首诗写得更形象、更凝练、更蕴藉,也更耐人寻味。
-
《怀古绝句十首(其八)》 马嵬怀古 薛宝琴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是薛宝琴作的怀古诗灯谜的第八首。写杨玉环缢死马嵬之事。曹雪芹在这首诗中暗示了金陵十二钗
-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
词人善于捕捉瞬间情感中的细微感受,将对恋人的爱怜抒发得淋漓尽致。吴文英早年在苏州结识某女子。近世词家据吴词作过许多分析,推断他在苏州有一妾,后被遣去。但将他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串连比照,可以确认那位女子并非与他朝夕相处之妾,应为一位民间歌妓。他
-
古文观止·明文·袁宏道·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
-
阙塞龙门口,祗园鹫岭头。曾随减劫坏,今遇胜缘修。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病僧皆引起,忙客亦淹留。四望穷沙界,孤标出赡州。地图铺洛邑,天柱倚崧丘。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波翻八滩雪,堰护一潭油。台殿朝弥
-
古文·辋川图记 刘因是图,唐、宋、金源(1)诸
-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作品赏析【注释】:玄感非象(一作蒙)识。谁能测沈(
-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爱情的唯美古诗词句,内容包括描写关于爱情的唯美古诗句,经典的,爱情唯美浪漫的诗句,描写爱情的诗句,要唯美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见时难
-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街市村坊·院落”类的诗句。 庭深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