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作
纸本水墨
纵三三厘米
横六三六.九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山水画挣脱了宋画的具象羁绊,走向意象的自由抒写;技法上也从多湿笔而变为重干笔,是中国山水画史发展中的一次飞跃。足为代表的作者当推黄公望。前人评议他的山水画“实为元季四大家之冠”,并非溢词。
黄公望的代表作可推富春山居图卷。
此卷后端自识系为无用师作,款:“(至正)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下钤“黄子久氏”及“一峰道人”两印。前隔水有董其昌跋语。拖尾有沈周、文彭、王穉登、周天球、邹之麟诸人题跋或识语。收传印记:吴之矩、江长庚、八士之印,柟公、周炳文印,吴正志印,安绍芳印,懋卿印,王鸿绪收藏印七方,季寓庸收藏印五方,清乾隆、嘉庆诸玺等。还有乾隆题跋。
清宫先后收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伪作和真迹,但都不完全。乾隆本不解画,既以先入者为真,就不得不武断后入者为伪,直到嘉庆时胡敬等重加鉴别,确认此卷(即缺起首一段者)为真本,才著录于清石渠宝笈三编,后来的专家都同意胡氏看法。现在真伪两本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真本还有一段历史:它曾为云起楼主人吴洪裕所藏,吴氏临死前嘱家人“焚以为殉”,其侄吴子文从火中抢出,已裂为长短两段,短者为卷首,曾入梅景书屋吴湖帆庋藏,现入藏浙江省博物馆,定名为剩山图,而伪本亦称“子明卷”,则缺卷尾一段。
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断续七年。是图笔墨洗炼,意境简远,“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用草篆笔法挥写,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麻浑成一体,笔趣新颖,堪称创格。作者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有一段画面仅长三十多厘米,却绘出“尺幅绢纸,淡山无尽”,仿佛有数十里之遥。恽南田赞道:“凡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瓯香馆画跋)王时敏认为此图“神韵超轶,体备众法,又能脱化浑融,不落笔墨蹊径,故非人所企及”(烟客题跋)。王原祁评曰:“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奇求工之意,而工处奇处斐亹于笔墨之外。”总而言之,画得自然,画得洒脱,在元代山水画中,黄公望有高人一筹处。前人评述是很中肯的。
今之富春江,细察两岸景致,云影岚光,秀色逗人,有时重山复岭,有时江岸平旷,虽然难以找到和黄公望所绘十分形似之处,但这一实景和艺术的距离,正说明画家在抒写物我两化的意象,别具一种灵寄,因此王原祁又说:“学之者须以神遇,不以迹求。”(雨窗漫笔)这就是说应从对象和作品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去体会,若硬要从实景求证,就不免“添足”了。
富春山居图在黄公望山水画中,可谓“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
富春山居图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3〕 ;已后典籍 〔4〕 ,皆为板本 〔5〕 。 庆历中 〔6〕 ,有布衣毕昇 〔7〕 ,又为活板 〔8〕 。其法:用胶泥刻字 〔9〕 ,薄如钱
-
【原题】:况子沿檄来归舟过淮右绣衣左国录赠行以诗因及衰配次韵奉酬三首
-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 作品赏析原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杜律演义》:此必作于广
-
《橘颂》,是对橘树的赞美和歌颂。橘树是楚国普遍种植的原生果树,四季常青,花果香甜,为君子之树。据我国植物学家研究也表明,古代南楚之
-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
-
【3225】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著,中信出版社,18 2万字,2017年2月第1版,42元)△共4章: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②掌握
-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李白咏月诗赏析 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重庆400044 摘 要: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情有独钟 , 一生写了三百多首与月有关的诗作。本文以其中的三首咏月诗为基点 , 探讨了李
-
人月圆·客垂虹 张可久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和那里,心事谁同?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张可
-
古诗词上阙(古诗词中的上阕下阕到底是阙还是阕,不够权威勿答)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上阙,内容包括古诗词的上阕下阕什么意思啊,古诗词中的上阕下阕到底是“阙”还是“阕”,不够权威勿答,古诗词的上阕下阕什么意思啊赏析里一般说上阕写了。“上阙”写法是错误的。正确应该是“上阕”,阕,读作:què。字义是停止的意思,如终了:乐阕。服阕(古代三年之丧满)。又作量词使用,歌曲或
-
《梅花·梅花二首》咏梅花诗鉴赏 苏轼春来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