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
[宋]僧志文
杨柳蒹葭覆水滨,徘徊南望倚阑频。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生高阁夜精神。
惊飞一阵凫鹥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宋代僧人志文的这首西阁写的是西湖之景色,然而我们从他的笔下,可以看到时光流逝之急速,从中得到时不我待的感悟。
诗的首联是一幅秋光图:在杨柳和芦荻茂密丛生的湖滨,有人在楼台上栏杆边低吟徘徊。诗一开始,就展示出一个静谧而幽深的环境。“徘徊”、“倚阑”、“南望”三个动作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活动形象地显示出来。看起来平平说出,却又使人感到诗人起伏不平的心境。为下文蓄势。
颔联意思陡然一转。本来此联应承上联写南望之景,然而此处却出人意外地转入抒情,诗人感叹时光如飞鸟一样很快地过去,而人世间的变幻却如棋局一样不断翻新。这是一个“槛外人”(红楼梦中妙玉语)在看世界,出家人立身世外,于淡泊幽阗的生活中更容易感到时光的易逝和世事的变迁,即“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意,诗的理趣主要也反映在这一联,从中启示我们,所谓世外之人都认识到时光的宝贵,而我们“槛内人”(红楼梦中宝玉语),更应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颈联又回到眼前景象,接首联。极目望去,深秋的山峦被一阵朦胧的雾气遮罩,这是白日之景;皎洁的月光铺洒在一片亭台楼阁之上,这是夜晚之景。这一联以恬淡的色彩勾画了一个空灵而幽静的无人之境,很有禅意。然而在这无人之境,最有利于沉思冥想,精骛八极,故而又能感觉到时光之速了。此联对于上联是一个反衬。
尾联又以生动活泼之笔,打破了幽寂之境:忽而一阵水鸭扑拉拉地飞出,原来是莲叶丛中小船上的钩鱼人惊动了它们。这一笔使全诗静中有动,在充满禅意的幽静之中又不乏活力,显得空灵而飞动,更能凸现出时光如水,世事如棋的主题。
这诗出自一位僧人之手,当然是很有禅意。但是,诗篇从一个世外人的角度,表达出的时光易逝、时不再来的感受,对我们要把握和珍视时光是很有启示的。诗写得淡泊空灵,于寻常平淡语中见含蓄之情,特别是颔联,景中有情,从日常事物中得出哲理的感悟,笔调轻灵而又寓意丰赡,更使全诗理趣盎然。宋诗纪事中只收了作者这一首诗,可见前人也认为它是上乘之作。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 游子吟 》。 【意思】谁说区区小草,能报答得了 春天阳光给予它的恩泽? 寸草心:寸 草,小草。心,草木的茎干也叫做心。 寸草心喻指儿女的孝心。三春晖
-
作品:归去来兮辞(并序) 简介本篇选自《陶渊明
-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楚公子围聘
-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作品赏
-
上枢密韩太尉书上枢密韩太尉书 北宋·苏辙 【题解】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是北宋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宋仁宗嘉祐年间任枢密
-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举邑树桃
-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
-
何人画此双轮车,便是当年欹器图。上易下难须审细,左提右契免疏虞。九衢歌舞颂王明,谁恻寒泉独自清。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
-
江上竹枝词 作者: 姚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