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全诗赏析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作品赏析
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钱笺】雍录:吕图,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之西也。杜曲,在启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通志: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韦曲花无赖①,家家恼杀人。绿樽须尽日②,白发好禁春③。石角钩衣破④,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⑤,头戴小乌巾⑥。
(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汸注】起用俗语,豪纵跌宕。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①汉·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②沈约诗:“忧来命绿樽。”扬雄河东赋:“尽日盛酒。”③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然禁春须用樽酒,意中实不能禁矣。朱注云:禁,是禁当之禁。④仇池记:石角外向。⑤占,据也。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⑥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愁怀莫展,不觉对酒伤情耳。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
其二
野寺垂杨里①,春畦乱水间②。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③。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④。谁能与公子,薄暮欲俱还⑤。
(次章,记韦曲诸胜,有超然世外之意。上四写景,羡村居幽事。下四叙情,慨城市尘缘。公久住长安而未得一官,故曰:“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赵氏以为拾遗时所作,误矣。公子,指驸马辈。俱还,反照陪游。)
①三辅黄图:长杨宫中有垂杨数亩。②鲍照诗:“春畦及耘艺。”又诗:“悬装乱水区。”③谢朓诗:“好鸟叶间鸣。”曹植诗,“朝云不归山。”杜臆:“好鸟不归山”,言鸟犹知恋,引起下截意。④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神仙传:淮南王初见八公曰:“先生年老,似无驻颜之术。”⑤淮南子:“薄暮而求之。”注:“薄,迫也。”王嗣奭曰:大抵高人贵介,所好不无浓淡暄寂之殊,如陶学士以取雪烹茶为清事,而党太尉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为乐事,然不知其为伐性之斧斤也。“风尘岂驻颜”,所以箴之者至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谭献在《箧中词》中赞此词云:“子山、子美,把臂入林。”意谓此词非一般写景抒怀的作品,乃具有词史意义的篇章,与庾信、杜甫的那些哀时感事、称为诗史之作是可以并传的。
-
【释义】 古代格言。出自郑板桥对联。其意思是: 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 花再少,只要能散发花香即可。 【评析】 参观郑板桥故居,我们看到,该居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
-
君如天马玉花骢,万里须臾不计功。投刃皆虚有余地,运斤不辍自成风。如何十日敲榜外,已复千篇笑语中。只恐学禅余此在,卓锥犹是去年穷。
-
江南旅情[唐]祖咏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楚:指今江南、皖南、江西、湖南一带。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晴看雨:海面上因水汽
-
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AA1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峥嵘
-
作品:《正气歌》序 简介本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
-
题解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西汉文学家。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给事中,故后世人称东方太中。他滑稽诙谐,被视为俳优,但富有正义感,能“直言切谏”,然上未重其才。因此作
-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老人”类的诗句。 白首老人醉卧花丛,可能会引起游人们的讪笑,然而能象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冯延巳《鹊踏枝》冯延巳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①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 ② 。不辞镜里朱颜瘦 ③ 。河畔青芜堤上柳 ④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
-
论题解析 [解题]追求(pursuit),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目的。人活着总得有所追求。默默耕耘,不问收获,追求的是一种奉献;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追求的是一种充实;不畏艰险,挑战极限,追求的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