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注释、译文和感悟
注释
①喻:晓得,明白。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义上明白,小人在利上明白。”
感悟
君子为大义在所不惜,小人为大利在所不惜。为大义在所不惜的,是义士;为大利在所不惜的,是利徒。
-
【原题】:己亥八月廿一日除书予拜太平兴国宫祠官呈赵季茂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 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 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 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出处】唐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 【意思】荷笠: 背负着斗笠。句意: 背着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向着那青山深远处走去。描绘出了高僧入山的潇洒形象。 【鉴赏】
-
名言: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注释: 百国微茫外: 微茫, 指无垠的大海。百国, 泛指外国, 这里指那些觊觎着中国的敌国。 句意: 知道在浩渺的大海外还有许多国家, 不敢忘掉国家的危机辜负
-
德惟一,动 ① 罔 ② 不吉;德二三 ③ ,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 ④ ,在人 ⑤ ;惟天降灾祥,在德!(《尚书·咸有一德》) 注释 ①动:行动。②罔:无。③二三:指德行杂乱不一。④僭(jiàn):差错
-
[清]魏源峡锁群山十万魂,山花四月未缤繙。前林晓忽花全放,多为溪雷一夜奔。清末著名思
-
贺绍俊丁力是典型的理工男。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冶金。毕业后从事的就是该专业的工作,成为这一专业有成就的工程师,他做科研还获得过科技
-
萧德藻《登岳阳楼》宋山水诗鉴赏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洞庭湖畔,矗立在岳阳城西门上,相传此楼始为三
-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 (1) ,果安在哉 (2) ? 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3)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4) 。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5)
-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本诗通过对一茕茕于荒野的饥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荒年农民的生活境况,进而揭示了社会贫富差别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诗人通过对“地黄”、“残粟”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