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
这是又一种回文诗,从圆环的右上角读起,每句重迭前句三至四字,形成一首七绝: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首诗写诗人喝了一点酒,略有醉意,便跨马去赏花,酒力渐退,时间已近黄昏,诗人便策马悠然归去。
这首诗的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少胜多,十四个字起到了二十八个字的作用,篇幅减省了一半。但依然平仄调协,粘对合律,韵脚和谐,严格遵守七绝的格律: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醒”字平、上两读,此处读平声。这是一首平起平收式的七绝,除第一句一、三两字在可平可仄范围内略作通变外,其余均严格合律。既要回环往复,又能严格合律,这是极不容易的。(第一句如不作通变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的第二个突出的特点是句句采用顶真格,后句跟前句重复三至四字,但字重意不重,这是由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首诗朗读时的四三节奏,使前后句因朗读时节奏上一字之差而构成不同的组合:“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例如第一句中“去”字是缀在“归”字后边构成“归去”这个动词,而“去”字到了第二句中,则放在“马”字前边构成“去马”这一偏正结构的名词。随着这种构词组合的变化,它的意思也完全不同了。余句可以类推。
由于句句采用顶真格,便形成了这首诗的第三个特点,即回环往复,“继继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读起来和谐悦耳,婉转流畅,给人以很强的美感。
-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雄观快新
-
“宁汉合流”是1927年9月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的反革命合流。“宁”指国民党南京政府,“汉”指国民党武汉政府。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了宁、汉、沪3个集团:在南京,有蒋介石
-
甲第金张馆,门庭轩骑多。家封汉阳郡,文会楚材过。曲岛浮觞酌,前山入咏歌。妓堂花映发,书阁柳逶迤。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谁知书剑者,岁月独蹉跎!
-
何彼襛矣 作者: 张贵生 【本书体例】
-
《临时守节。》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诸公出游有翼有诗和者盈轴次日饮正卿家出以示余走笔继韵
-
9月下旬 中央苏区开始等五次反“围剿” :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又从1933年5月开始,陆续调集50兵力,部署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蒋介石直接指挥这次“围剿”,并聘请了
-
列宿专城且自娱,清名善最即前涂。江山乐国诚难会,风月诗家的不辜。未必晚成轮早达,好将高笑代长吁。公馀更励经邦业,思为清朝赞禹谟。
-
瓠巴 ① 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 ② 游。柱指钧弦 ③ , 三年不成章。师襄曰: “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 叹曰: “文非弦之不能钧, 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 所志者不在声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出处】唐李白《 赠孟浩然 》 【译注1】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他常常频频饮酒以 至沉醉,每每迷恋繁花以至流连忘返。中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