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度《悲秋》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黄公度悲秋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①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②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③
【注释】 ①别浦:通大河的支流。四垂:指天边。②井梧:院落(天井)中的梧桐。③楚人:当指宋玉。他是战国时楚人,所作九辩感伤哀愁,开悲秋主题之先河。或以为用“楚囚对泣”的典故,不切。
【译文】 秋天的黄昏,远来的西风吹打着门窗;我独自伫立楼头,怅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随帆船汇入秋江;荒草离离的原野,消失于天边四方。天色由阴转晴,山鸟快乐地欢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风中瑟瑟作响。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为国家兴亡;岂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儿女情长。
【集评】 清·翁方纲:“知稼翁黄公度悲秋诗最有名,然只是形,不是神耳。”(石洲诗话卷四)
近·陈衍:“造句,皆能自具炉锤者。”(宋诗精华录卷三)
【总案】 此诗首联交待了规定情境:秋天、黄昏、登高远望。悲秋,是中国诗词的一大母题。自宋玉九辩开悲秋主题之先河,历代骚人墨客,往往于此长言咏叹。黄昏,也容易令人生愁。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云“愁因薄暮起”;皇甫冉归渡洛水云:“暝色起春愁”;赵令畤清平乐词则云:“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这方面例证甚夥,可参见钱钟书管锥编第101页。还有登高远望,也是生愁的背景。忘记是谁的话了,大意是说,古来才人志士,直是登高不得,一登高远望,便觉无穷悲感,涌上心头。曩时读之,便觉心有戚戚,颇赏其亲切有味。以上三种因素,有一于此,已是令人生悲,知稼翁却把三者并集一时,便觉惆怅之情,
纷至沓来。颔联写登高远望大景,征帆历历,平芜萋萋;颈联写近处小景,山鸟啁啾,井梧瑟瑟;将人之情注入景物中,颇动人。末联收束上文,点明题旨,写出胸中高情大志。虽嫌直露,然翁方纲评为“有形无神”。持论不免太苛。-
寿阳曲 贯云石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 看江湖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贯云石:1286-1324,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齐,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人。出身将门。善骑射,
-
舍下蛩乱鸣,居然自萧索。缅怀高秋兴,忽枉清夜作。感物我心劳,凉风惊二毛。池枯菡萏死,月出梧桐高。如何异乡县,复得交才彦。泪没嗟后时,蹉跎耻相见。箕山别来久,魏阙谁不恋。独有江海心,悠悠未尝倦。
-
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 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 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 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 这首诗,单表为人难处。只因世路窄狭,人心叵测,大道既远,人情万端
-
从军行 作者: 王昌龄 【
-
月华边。万年芳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再睹更精妍。傍柳阴,寻花径,空恁[身单]辔垂
-
公鸡登上一堆粪土, /在上面刨个不亦乐乎, /最后翻出了一颗珍珠。 /“我眼前的这个‘宝物’/对我有何用处?/倒不如找到一颗麦粒一/我们这些庭院里的鸡鸭羊猪, /都用它来饱肚。 /更何况, /我也不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夫妻拥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描写夫妻恩爱,知足的古诗词,描写夫妻之间和睦相处的古诗词,谁有描写夫妻之间感情的诗句。《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唐)白居易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
作者: 赵宁
-
【原题】:十月十九日诸讲官晨趋迩英前夕初雪沾洽寻有旨权住讲一日既而同子开内翰正夫侍郎元功舍人少竚资善一饫而出诸公嘉其景而被上恩乃谓衰薄不可无作聊书长句深愧斐然
-
进退两难时,我们可以汲取名人名言的智慧。例如,孟子曾说过:“君子务进,小人务退。”意味着我们应积极向前迈进,而不是退缩。另外,世界上没有不动的船只,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不进则退。进退之道要看具体情况,正如古语所说:“进可攻,退可守。”人生如棋局,要懂得进退有度,不贪不妄。总之,进退之间需要智慧和勇气,决策需要谨慎思考,方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