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在德宗末已官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永贞元年(806),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运动失败,他同王叔文、韦执谊、柳宗元等八人,同被贬作远州司马。王、韦二人赐死,刘禹锡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后(唐宪宗先和七年815)同柳宗元一道被召回京师,但执政者怕他们仍然锐进,就放出作远州刺史,他到连州(今广东连柴)。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北调作夔州(四川奉节)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2),又转到长江下游和州(今安徽和县)作刺史。文宗太和元年(823)才召他入京任主客(管礼宾)郎中,分到洛阳分署。太和二年(828)他回他生长地扬州,在这里遇到相慕已久的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卸苏州刺史任,北返到扬州,在地方官的宴请席上白居易是后进,先有赠诗赞美他、同情他,这首诗就是他的答诗。
这首诗先写他贬后二十三年的遭遇,沉痛地表明友朋凋零,自己生还,也仿佛隔了一个世代。字里行间,表示难以同新进相提并论,后一层就表示自己老病,一辈辈新人正在兴盛时期,既是对白居易的谦虚,也是沉痛没有解除的表示,感谢白居易的诗给了他一点鼓舞。刘白从此结为诗友。诗是为从未见过面的新知己写的,一面真挚地把自己的现实存在包括处境、思想、合盘托出,他没有追悔过去,而是把被摧残了多半生的抑郁,含蓄地讲出。并在表示不可能比新人时,表露一点超越现实存在的处境的希望。
首二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他在夔州,处巴山地区,他在郎州、连州、和州,都是楚地。这些都是贬谪远放任宦所处的凄凉地方。而从永贞元年(806)到太和二年(828)正是二十三年。他在入京后的一些文章中也都感慨这二十三年被抛弃的年月。诗就是要憎恨这生命的浪费、难以弥补的裂层。
次联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第一句比自己还朝,好比晋向秀的入洛阳。竹林七贤嵇康被杀,阮籍郁郁死去,刘伶山涛都已死去,向秀入洛路过山阳(河南修武县)时,夜闻笛声,写了思旧赋。而刘禹锡回朝,王叔文、韦执谊被杀外,柳宗元、凌淮、韩泰等包括八人之外的吕温,都已死去,真是古今同慨。第二句是说到扬州。刘禹锡家本居洛阳,安禄山叛变,全家迁浙江。他父亲在扬州作官,在那里安了家,父亲死葬在那里,所以说是“到乡”。烂柯是古代神话故事,浙江衢州有烂柯山,刘到过那里,那里传说晋樵夫王质入烂柯山,遇到仙童给他枣吃,连核吞下,得以不饿。斧头放在山下,等下山时,斧头木柄全烂了。到家,竟不知已过了几十年,没有相识的人了!刘禹锡说回到扬州,已同隔世,真是举目无亲。这两句用比喻,表达感情很含蓄,语言很优美,寓沉痛于优闲,真是人事全非,也暗示白居易,自己也不同于当年,难当白居易的赞美。两句诗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去体会。
第三联是传诵名句,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白居易前自比沉船、病树,含有谦虚的意思,当时原是投文章看牛僧孺,已作过宰相,元稹、白居易官位也比他高,后进不止千舟的超越,万树的茁壮成长。所以他赞美新人辈出。但也寓沉痛,说自己被摧残的一生,无可奈何,这是就有寄希望于他们看顾自己的意思。深层的意思还是欲改变超越现实存在的状况,诗总是寓超越现实存在的各种想法的。
结联说:“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因为诗写诗人自己,重点在赞美新进,所以只是从沉痛中略表由于新一辈不弃,而露出一线希望。二句意思是今天听你歌赠我的诗一首,加以凭借酒力,暂时使精神振作。为什么这样委婉呢?因为沉痛并未消除,前途难以预卜,虽然从白居易诗深得鼓励,仍然用暂时和酒力字眼,来说明自己不十分安定的心情。刘禹锡在元和十年回京城时,曾写游玄都观诗,诗中有:“玄都观里花(桃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句,得罪了执政,是又外放的一个原因,所以他已到老年便不肯写有刺激性,或让人感到骄傲急躁的词句了。
这首诗沉痛的基调是一致的,但并不后悔过去,仍怀念过去友人,内心仍然是很坚强的,对新一辈人赞美也是诚挚的。诗的核心却是表现企图对政治有所改革、有才力的文人,被摧残压抑多半生的难以消除的创伤,最后也借新一辈人的尊仰而表示出一点对未来的朦胧希望。
-
杨基长江万里图我家岷山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江水东流万里长,人夸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
-
传说乾隆二十六年(1761), 头名状元王杰来到金殿。当时乾隆皇帝在金殿上, 要大臣拟写一副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三个字, 横批五个字, 内容要颂扬皇帝的圣德和锦绣河山。群臣听了, 一时都面有难色, 这
-
许地山 这年底夏天分外地热。街上底灯虽然亮了,胡同口那卖酸梅汤的还像唱梨花鼓的姑娘耍着他的铜碗。一个背着一大篓字纸的妇人从他面前走过,在破草帽底下虽看不清她底脸,当她与卖酸梅汤的打招呼时,却可以理会她
-
上片描写春至夏的自然景象。开头“分手柳花天”两句,追记作者和史蘧庵分别时的情景,起两句不是单纯看作描写春日穹怎飞舞的自然风光,而是借咏柳花以抒离别之情。“转眼葵肌初绣”两句,画面由春日的风光变换成夏天的景象,“葵肌初绣”形容初开的向日葵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
-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福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或吟诗一
-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
曾巩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谿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而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谿,其隅因客土,以出谿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少时隐居嵩阳,二十岁到长安献
-
名言: 禁奸之法, 太上禁其心, 其次禁其言, 其次禁其事。 注释: 太上: 最上等的, 最好的。 句意: 禁绝奸邪的法律, 最好的是能禁人奸邪之心; 其次能禁人奸邪之言, 再次才是禁绝人犯奸邪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