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王魁传 》全文和鉴赏
谢氏筵中闻雅唱,何人戛玉在帘帏?一声透过秋空碧,几片行云不敢飞。
桂英乃再拜。酒罢,桂英独留魁宿。夜半,魁问:“娘子何姓?颜貌若此,反居此道何也?”桂英曰:“妾姓王,世本良家。”复谓魁曰:“君独一身,囊无寸金,倦游闾里,君但日勉学,至于纸笔之费,四时之服,我为君办之。”由是魁宴止息于桂之馆。逾年,有诏求贤。魁乃求入京之费。桂曰:“妾家所有,不下数百千,君持半为西游之用。”魁乃长吁曰:“我客寓此逾岁,感君衣食之用,今又以金帛佐我西行之费,我不贵则已,若贵,誓不负汝。”魁将告行,桂曰:“州北有望海神,我与君对神痛誓,各表至诚而别。”魁忻然诺之。乃共至祠下,魁先盟曰:“某与桂英,情好相得,誓不相负,若生离异,神当殛之。神若不诛,非灵神也,乃愚鬼耳。”桂大喜曰:“君之心可见矣。”又对神结发,以彩丝合为双髻。复用小刀,各剌臂出血盈杯,以祭神之余酒和之而交饮。至暮,连骑而归。魁行,桂为祖席郊外,仍赠以诗云云:
灵沼文禽皆有匹,仙园美木尽交枝。无情微物犹如此,因甚风流言别离?
魁览之,愕然。桂曰:“以君才学, 当首出群公,但患不得与君偕老!”魁惊曰:“何言之薄也?盟誓明如皎日,心诚固若精金,虽死亦相从于地下。”桂曰:“但望早还,无负约也。”
魁遂行,抵京师。就试,果领高荐。乃遣介归报书,后有一诗,诗曰:
琢玉磨云输我辈,都花占柳是男儿。来春我若成功去,好养鸳鸯作一池。
桂得诗,大喜,乃答书贺之。魁既试南宫,复若上游,及宸廷唱第,为天下第一。魁乃私念曰:“吾科名若此,即登显要,今被一娼玷辱,况家有严君,必不能容。”遂背其盟。自过省御试后,即绝书报。桂探闻魁擢第为龙首,大喜,乃遣人驰书贺之,兼有诗曰:
人来报喜敲门速,贱妾初闻喜可知。天马果然先骤跃,神龙不肯后蛟螭。海中空却云鳌窟,月里都无丹桂枝。汉殿独成司马赋,晋庭惟许宋君诗,身登龙首云雷疾,名落人间霹雳驰。一榜神仙随驭出,九衢卿相尽行迟。烟霄路稳休回首,舜禹朝清正得时。夫贵妇荣千古事,与君才貌各相宜。
复书一绝,再寄良人,因以戏之。诗曰:
上都梳洗逐时宜,料得良人见即思。早晚归来幽阁内,须教张敞画新眉。
魁得书, 阅毕,涕下交颐, 曰:“吾与桂英,事不谐矣!”乃竟无答书。桂亦不知其中变,惟闭门以俟。及闻琼林宴罢,乃复附书,又有一绝。诗曰:
上国笙歌锦绣乡,仙郎得意正疏狂。谁知憔悴幽闺客, 日觉春衣带系长。
魁得书涕泣,隐忍未绝。会其父已约崔家女,与之作亲,魁不敢拒。遂授徐州签判。乃归江左觐父,回即赴任。
桂闻魁授徐签,又赴任了,喜曰:“徐去此不远,必使人迎我。”乃作衣一袭,为书遣仆往徐。魁方坐厅,人吏环拥,阍吏引仆见魁。魁因问之仆:“自何处来?”仆以桂英之言对之。魁当大怒,欲挞其仆,书遂掷地,并不受,遣仆还之。桂英喜迎之问,闻及此语,乃仆地大哭。久之,谓侍儿曰:“今王魁负我盟誓,必杀之而后已,然我妇人,吾当以死报之。”遂同侍儿,乃往海神祠中,语其神曰:“我初来,与王魁结誓于此。魁今辜恩负约,神岂不知?既有灵通,神当与英绝断此事,吾即自杀以助神。”乃归家,取一剃刀,将喉一挥,就死于地,侍儿救之不及。桂英既死,数日后,忽于屏间露半身,谓侍儿曰:“我今得报魁之怨恨矣!今已得神以兵助我,我今告汝而去。”侍儿见桂英跨一大马,手持一剑,执兵者数十人,隐隐望西而去。遂至魁所,家人见桂英仗剑,满身鲜血, 自空而坠,左右四走。桂曰:“我与汝辈无冤,要得无义汉负心王魁尔!”或告之曰:“魁见在南京为试官。”桂忽不见。魁正在试院中,夜深,方阅试卷,忽有人自空而来,乃见桂英披发仗剑,指骂:“王魁负义汉,我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汝不见,汝却在此。”语言分辨,魁知理屈,乃叹之曰:“吾之罪也!我今为汝请僧,课经荐拔,多化纸钱可也。”桂曰:“我只要汝命,何用佛书纸钱!”左右皆闻之与桂言语,但不见桂之形。于是魁若发强悸,乃以剪刀自刺,左右救之,不甚伤也。留守乃差人送魁还徐。魁复以刀自刺,母救之,然魁决无生意。徐有道士马守素者,设醮则有梦应,母乃召之使醮。母果梦见儿魁与一妇人以发相系,在一官府中。守素告其魁母曰:“魁不可救。”举家大恸哭,后数日,果自刺死。
王魁负义的故事,早在宋代就广泛流传于街巷市井。时人周密齐东野语·王魁传中说:“有妄人托夏噩姓名,作王魁传。”李宪民在其云斋广录卷六“王魁歌引”中讲:“贤良夏噩尝传其事。”可见,王魁传很有可能就是出自北宋人夏噩之手。一般版本因周密“有妄人托夏噩姓名”之说,仍作无名氏处理。
小说中王魁的形象,有人认为其原型是北宋嘉祐六年状元王俊民,故事亦是由其事迹生发而成的。这个故事,宋元时就被改编成多种王魁负桂英杂戏和南剧,明清时又产生了话本小说王魁,王玉峰又成功地将其撰写成传奇小说焚香记。更有好事者,反其道而行之,改编成王魁不负桂英的杂剧。王魁和桂英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腾传民间,历久不衰,足见其影响之大。
王魁传不同于一般才子佳人大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式结局的爱情故事,是写风尘中的少女王桂英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希望破灭,死后化作阴鬼,向负心郎讨债索命的奇幻故事,是一幕震撼人们心灵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桂英痴情,王魁负义为两条线索,时分时合,贯穿始终。其情节也是围绕桂英、王魁的境遇展开的。小说由秋试触讳,到莱州远游的失意文人王魁足涉青楼,引出女主人公桂英,又叙述了王魁和桂英的一段缱绻温柔的爱情生活,以及王魁赴京赶考前二人于望海神祠中设盟立誓的情形。而后则分别对桂英的痴情和王魁的负义加以描述。最后,集中笔墨,描绘了桂英死后化作厉鬼,向负心的王魁讨债报仇的经过。由于情节上的开阖变换,使整个故事绵延曲折,夭矫变幻,动人心弦。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王魁和桂英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作者善于从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摹着力,层层递进,逐步完成对人物形象和其精神世界的刻画和展现。
对女主人公桂英,多从语言方面着手,表现其对王魁的一见倾心的炽烈情爱,如当她初见王魁时,就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慕钦敬之情,说“昨日得好梦,今日果有贵客至”,并对旁人说王魁“此大壮之士”。酒后又“独留魁宿”,对王魁说:“君独一身,囊无寸金,倦游闾里,君但日勉学,至于纸笔之费,四时之服,我为君办之。”当王魁向她求讨入京之费时,她更倾囊相助,“妾家所有,不下数百千,君持半为西游之用”,语言不多,就将一位深于情,笃于情,重情轻金、不甘堕落风尘,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幻想获得爱情,过上真正人的生活的少女桂英,对于王魁的负义忘恩,由爱变恨,由恨变愤,她对侍女说:“今王魁负我盟誓,必杀之而后已,然我妇人,吾当以死报之。”桂英死后化作阴间之鬼,“跨一大马,手持一剑……满身鲜血,自空而坠”,见到负义郎王魁时,一改往昔软款温存之态,叱骂“王魁负义汉,我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汝不见,汝却在此。”当王魁告饶并许以“请僧,课经荐拔,多化纸钱”时,桂英斩钉截铁地拒绝,“我只要汝命,何用佛书纸钱!”语言激越刚烈,掷地有声,将其形象中刚烈坚毅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桂英身上这种一柔一刚的参差变化,是矛盾发展的自然趋势,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种刚柔变化,使人物形象更趋完满、真实,有毛宗岗说的那种“笙箫夹鼓,琴瑟间钟……殆以豪士传与美人传合为一书”的妙趣。
如果说桂英的形象多从其语言上刻画的话,那么王魁这一形象则主要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绘实现的。王魁落难时,对桂英的款待照料感之肺腑。桂英以家赀之半佐其进京时,他感慨万端:“我客寓此逾岁,感君衣食之用,今又以金帛佐我西行之费,我不贵则已,若贵,誓不负汝。”在望海神祠,更是信誓旦旦。而当其“宸廷唱第”之后,“乃私念曰:‘吾科名若此,即登显要,今被一娼玷辱,况家有严君,必不能容。’”前后对比,判如两人,寥寥数语,将其卑污的灵魂和肮脏的内心世界暴露得一览无余。作者以之揭发伏藏,入木三分。而当桂英向其索命时,他竟以“我今为汝请僧,课经荐拔,多化纸钱可也”为筹码,讨价还价。这更是他丑恶灵魂的大暴露。可以说,王魁这个被铜臭腐蚀了心灵的“风流才子”,其负义忘恩同样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小说中桂英、王魁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比照,桂英的痴情同王魁的薄幸;桂英的轻财重情和王魁的见利忘义;桂英的赤诚坦率同王魁的龌龊肮脏;桂英的刚烈和王魁的懦弱,相互映照,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使人物性格愈加鲜明,真实。
人们常说,惟有真实,方能感人。小说王魁传感人至深之处正在其真实。
-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祝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恐为世所
-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草木毕沾被,犹言不在躬。
-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落:篱笆。径:小路。深:深远。阴:树阴。急走:快速奔跑
-
【名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注释与译文]暮年渐渐地来临,我担心的是自己的好名声没有树立。诗句表现了爱国诗人屈原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离骚》
-
这首词是写春游的。它以抒情的笔调,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春光明媚以及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情趣,轻松活泼,饶有趣味。开头二句写春光明媚怡人。在这里,作者取了桃李和杨柳加以描写。桃李临风起舞,妩媚动人。杨柳的长条袅娜于春风之中,故作者说“杨柳更温
-
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侧闻尘外游,解骖车尼朱轮。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张组竟北阜,泛舟过东邻。故乡信高会,牢醴及佳辰。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携手。仁里霭川阳,平原见峰首。园庐鸣
-
历史赋予山海关的不仅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有文化重镇。且不说六百多年以来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千多首诗词歌赋,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现代散
-
》原文与赏析张磊原创 [先秦]宋玉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俗话说:“雁过留声,
-
昭阳为楚伐魏 ① ,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 ② ,爵为上执圭 ③ 。”陈轸曰:“异贵于此者 ④ ,
-
一会灵山犹未散,重翻贝叶有来由。是名精进才开眼,岩石无端亦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