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十四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企者不立①;跨者不行②。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③。
其在道也,曰:余饭赘行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①企:翘起脚尖,脚跟不着地。企者不立:比喻违反自然条件,希望高过别人的人反不能长久。 ②跨:跃、跨,张开二腿,跨越而行。跨者不行:比喻违反自然条件,追求快过别人的人反不能长久。 ③“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与二十二章相近。 ④余饭赘行:剩饭赘疣(瘤)。“行”,元吴澄说:“或曰‘行’读如‘形’,古字通用”(道德真经注)。
〔鉴赏〕 本章老子借“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来喻说凡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表现的人,都会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样短暂而不可持久;而且这些表现也都是违反自然本性,如同剩饭赘瘤令人讨厌,所以老子认为“有道者”是不会有这等表现的。
具体来说,上章老子言“飘风骤雨”不终朝不终日,本章老子言非自然的“企者”、“跨者”同样不能持久;反过来说,非自然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也必像“飘风骤雨”、“企者跨者”一样短暂而不能长久。所以本章老子反对人的自炫骄矜。
在这里,“企者”、“跨者”无非是要想高过别人、快过他人。为了出人头地,于是就有了老子说的自我表现的行为;而等到真比别人高出一头、领先一步时,也就有了自以为是、自我炫耀的行为,再下去可能就有“骄矜”的行为,如黩武者矜其国富兵强,颐指者矜其权势显赫……而到了“自矜”这一阶段,已不可能有老子所说的“守柔”、“善下”了,有的只是“好争”、“霸道”……
而一旦到了“自矜”之时,这实际上也就蕴育了危机,犹如“矜善游者恒溺,矜善骑者恒坠”一样。正因为这样,老子之“道”强调“去矜”、“戒矜”(见王力老子研究第五章道用第二节戒矜),认为诸如“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如“余饭赘行”(形),是一种病态的行(形)为和心理,不符合自然之道,并认为有道者是不会以此自居的。反过来也说明,“道用”者——凡能建大业者也必不会“自矜”、“自伐”、“自是”、“自见”的。
正因为如此,身居高位的曾国藩“不敢涉一毫矜张之念”(家书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三日致沅弟)。由“自矜”也必不自我炫耀、自我表现,所以曾国藩强调:“不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家书同治三年五月十六日致沅弟)。
而有道者“去矜”、“戒矜”,还能做到“凡其所行事,不知其为己事也;其所成功,不知其为己功也。顺自然之势,行乎其不得不行;及其成功,亦自然之势所至,敢自以为功战”(王力老子研究第五章道用第三节戒矜)。这样,也就达到了“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种“玄德”的境界。故此章与老子其他章节互相发明,互述“道”、“德”。
-
作者: 顾志华 《通典》二百卷,唐杜佑著。这是我国第
-
宋词典故·竹夫人 【出典】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五《送竹几与谢秀才》诗:“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清·查慎行注:“山谷云:‘竹夫人,乃凉寝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职;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长
-
蝶恋花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翱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
剧韵新篇至,因难始见能。雨天龙变化,晴日凤鶱腾。游海惊何极,闻韶素不曾。惬心时拊髀,击节日麾肱。符彩添隃墨,波澜起剡藤。拣金光熠熠,累璧势层层。珠媚多藏贾,花撩欲定僧。封来真宝物,寄与愧交朋。已老无时
-
薄少君【作者介绍】薄少君,万历时太仓(今属江苏)人,秀才沈承妻。承字君烈,有才而夭,薄少君作诗百首吊之。钱谦益《列朝诗集》选了十首
-
作者: 蔡确 【原文】:昔人之言秋意也,曰:若在远行
-
古文·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1)为文惠君(2)解牛(3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悲秋的七绝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悲秋的诗句,关于悲秋的古诗词,关于写悲秋的诗句,不要整首诗。《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秋词 》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不忍人:不忍伤害别人。 运之掌上:在手掌上转动东西。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赏析】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悯别人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先前的圣王有怜悯别人之心,所以制
-
才技之忍第八十才技之忍第八十 露才扬己,器卑识乏。盆括有才,终以见杀。 学有余者,虽盈若亏;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不扣不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