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庖丁解牛》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庖丁解牛》鉴赏

古文·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1)为文惠君(2)解牛(3),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4),砉然响然(5),奏刀騞然(6),莫不中音(7): 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9)之会(10)

文惠君曰: “譆(11),善哉! 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13)止而神欲(14)行。依乎天理(15),批(16)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 枝(19)(20)(21)(22)之未尝,而况大軱(23)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24)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5)。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6)。其于游刃(27)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然(29)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30)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31)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2)焉。”

〔注释〕(1)庖丁: 厨师。(2)文惠君: 魏国国君梁惠王。(3)解牛:宰牛。(4)踦(yi): 一只脚站立,用膝盖尽力地抵住牛的意思。(5)砉(hua)然响然: 皮肉相离发出响声。(6)騞(huo): 刀解物的声音,其声大于砉。(7)中(zhong)音:合乎音乐节奏。(8)桑林:商汤的乐名。(9)经首: 尧乐咸池中的一章。(10)会: 节奏。(11)譆: 嘻的异体字,犹“啊”。(12)道: 从掌握技术进一步体会它的原理。(13)官知:指感觉器官。(14)神欲: 指精神活动。(15)天理: 指牛的天然结构。(16)批: 击,砍。(17)郤:通“隙” ,指筋骨连接处的空隙。(18)窾(kuan): 空穴,指骨节间的窍穴。(19)枝: 筋脉。(20)经:经络。(21)肯: 粘着骨头的肉。(22)綮(qing): 筋肉聚结处。(23)大軱(gu): 大腿骨。(24)族庖: 指技术一般的厨师。(25)硎(xing): 磨刀石。(26)恢恢乎: 宽绰的样子。(27)游刃: 转动刀刃。(28)族: 这里指筋骨交错之处。(29)怵(chu)然: 警惕的样子。(30)謋(huo):骨肉相离的声音。(31)善刀:拭刀。(32)养生:指养生之道。

〔鉴赏〕本文首先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组成完整的解牛图。记叙这四个动作,突出了庖丁手脚利索,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以上是描绘庖丁动作的快,下面则是表现他动作的美。“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是说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拍子的,跟桑林舞一样美妙,跟咸池乐一样动听。这些都是比附手法。经过比附,形成了夸张,文意也较之上一层有了递进,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性。文惠君曰:“譆,善哉! 技盖至此乎?”文惠君的赞叹,连用两个语气词,是对庖丁绝技的高度赞赏。“技盖至此乎?”本领怎么会这么高明呢?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庖丁谈到他解牛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一开始宰牛的时候,在眼中把牛看成是一头整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他之所以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是因为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经烂熟于心,它给予庖丁的感觉是可以自由拆卸的零件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体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接着,是写庖丁在解牛时的具体的感受。“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庖丁解牛已达到如此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受牛,在这里,五官的作用已经到达熟透而升华的境地,精神的作用可以说是入乎其妙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庖丁作了自我解释: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这就是说,要按照对象——牛本来的情形,依据天生的结构,分开自然的缝隙,通过那自然的空当。这是从规律性上阐述问题的。接着,文意形成递进,写了庖丁如何利用空隙,以保存自己。“良庖岁更刀” ,每年都得换一把刀,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是在那里切削。“族庖月更刀” ,每月就得换一把刀,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砍缺了刀口。庖丁用 “良庖”和“族庖”作为反衬,来说明自己技法的高超。“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他的这把屠刀,用了有十九年之久,宰杀的牛达几千头之多,但刀刃如新。为什么这位庖丁能使屠刀历久仍如初始时那样锋利呢?这是因为他能在牛身上寻找空隙。庖丁善于发现空隙、寻找空隙、利用空隙,而刀锋并没有空隙那么厚,这样,就“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就能在其间大可回旋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是对上文的总结,揭开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文章的肌理文路十分清晰。以上庖丁谈的是解牛的一般经验,侧重于寻找空隙。下面庖丁谈的是解牛的特殊经验,着眼于精神专注。“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不是没有遇到困难,有时也确实碰到不易解决的难题。作者这样写,倒反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说明庖丁不是神,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而又善于克服困难的好厨师。作者这样写道: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见出细心谨慎。“动刀甚微”,轻轻地下刀。由于这样细心地对待难题,那么,关键也就顷刻解开。“如土委地”,一个比喻,表现了克服困难所带来的成果——牛上的“关键”象坍塌的泥土一样落在地上。接着是一段庖丁克服困难以后欣喜情态的生动描画: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你看,他提着刀站在那里,四下里张望,那股劲儿真是活灵活现,得意洋洋,然后把刀擦擦干净收藏起来。由初遇困难而始有畏怯,到克服困难而得意非凡,人物情态有变化,文章的层次也出现变化波澜。

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反映了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想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庄子论述的原意。庄子的庖丁解牛选自内篇养生主。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之主”,也就是养精神的意思。那么,如何养精神呢?就是要象“庖丁解牛”那样,善于寻找空隙,集中精神注意,“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避开矛盾,象保护刀刃一样地保护自己。这导源于庄子的世界观和哲学观。二是庄子的这则寓言所提供的客观意义。这则寓言是庄子用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这段材料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解牛,要掌握牛的内部结构; 处理事情,要掌握事物的本来规律。掌握了规律,“依乎天理” ,就能适应这种规律,进而妥善地把事情办好。庖丁解牛之所以动作那么快、那么美,是因为他实践得多。实践之初,见“全牛” ; 实践之后,“未尝见全牛” 。多方实践后,十九年屠刀锋利如初,游刃有余地驾驭了事物。这些观点,不是庄子固有的,而是我们从这则寓言材料中引申出来的。这一点,应予注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庄子 “大抵率寓言也”。这则寓言在艺术表现上也是有成就的。它体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哲理美,而这一哲理美的追求,不是作纯理论思辨,乃是通过某一具体的形象感强烈的故事、画面体现出来。本文前章描述充分,后文论述合理。一开始用十六字: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写出了解牛时的动人姿态,继之又写出了合舞合乐的美妙。描写出了这一切,文惠君的赞叹才有依据。有文惠君的赞叹,才会有庖丁的议论。这样,文意的承接转合,就显得异常自然。概括描述和集中刻画相结合。庖丁介绍解牛的经验时,对三年前后的感受,十九年用刀的情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而在概述中又有集中的刻画,例如集中刻画了庖丁解决难题的情景,尤其是难题解决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其得意之情状,跃然于纸面。

猜你喜欢
  • 杜甫《又观打鱼》全诗赏析

    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干戈兵革

  • 微紫《手绘的枝条》

    每天,我操作青菜,肉食,大米,粥,馅饼……整理居室;一些东西不停地腐朽,变成垃圾,被丢弃骑车在小街上飞奔工作,一个无形的发条人流里

  • “封狼居胥”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封狼居胥》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一百一十一《霍去病传》:“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

  • 李白《题许宜平庵壁》全诗赏析

    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 漠南《山路有多远》

    秋还浅呢,积雪还没有化尽。干燥的土地还没有从去冬的寒意中苏醒过来。一片黄叶从枯枝上漂落下来,紧跟着是另一片,就像是离了娘的孩子。这

  • 李白《古风其五十三》全诗赏析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 中浦讲坛•2016-2017

    【3760】中浦讲坛•2016-2017(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编,2018年7月)△第110讲—128讲。中国的探月梦、生态环境保护、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 诗词《西北有高楼》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①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②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③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

  • 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原文、注释和鉴赏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2) 。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注释】 (1)腊日: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宣诏:宣布帝王的文告。幸:皇帝驾到临幸。上苑:又名上林苑。皇帝的御花园,位于长安西北。 (2)报

  • 斯托里,戴维作品分析

    【生卒】:1933—【介绍】: 英国“愤怒的青年”*小说家、剧作家、著名的电视导演。曾在英格兰威克菲尔德就学,还曾在伦敦斯莱德美术学校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