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确《送将归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蔡确
【原文】:
昔人之言秋意也,曰: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此其平日游子之所悲,怨慕凄怆,尚不能自支,而况於予乎?恋高堂之慈爱,积三岁之违离。余亲属子,以侍我行,且复命于庭闱。其送子也,乃在粤岭之南,溟海之西,洗亭之侧,泸水之湄。出门踯躅以将别,仰天涕泗之交颐。浮云为我变色,行路为我赍咨,而况于余乎?
余方省愆念咎,藿食布衣,发如秋霜,形如槁枝。子见吾亲,勿以告之。明明二圣,仁如天也,雷霆雨露,固有明也,孤臣放逐,久当怜也。晨夕定省,归可期也。子告吾亲,其以斯也乎?天下之险,处乎人迹之稀。触氛雾以深入,仗忠信而不疑。以余之故,而两走乎万里。嗟如子者其谁?周楚之郊,余亲所栖。瞻彼白云,予留子驰,安得借翰於鸿鹄,径从子而奋飞也?
【译文】:
古人形容秋天的意境时常说:好像是远行在外的客子,登上高山临近河畔送别将要回归家门的人。这是平素日子里客居在外的游子们所悲哀的。那种怨恨思慕,凄怆感伤的情形尚且不能忍受,何况对于我处在这种境遇中的人呢?我留恋高堂老母的慈祥仁爱,已经有三年多时间违心地离开她的身旁。我的母亲嘱咐我的儿子,(让你)前来贬所侍奉我这个远在外地的行人,且让他回去向家中的老母亲汇报这里的情况。我送儿子将归家远行的时候,是在粤岭的南方,东海岸的西面,洗亭的侧畔泸水的岸边。出门将别时犹豫彷徨,欲走不前又徘徊感伤,仰天长叹而两行热泪流下了脸庞。天空中的浮云为我而变得渗淡无光,路上的行人也为我叹息咨嗟,何况正当要离别亲人的我呢?
如今我正在反省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错误,吃的是粗粮野菜,穿的是粗布衣裳。头发斑白,若秋天里的霜一样,身体瘦弱枯槁,如干枯的树枝一般。你回去见到我的母亲,不要把这种情形告诉给她老人家。如今的皇上、太皇太后两位君主非常圣明,仁义如天。其治裁臣子的雷霆之威和爱护人才的雨露般的恩泽,本来是非常圣明的。被放逐的孤臣,时间长了也会得到怜悯。这样,我被恩赐归乡的日子就有了指望,这样就可早早晚晚按时去看望高堂老母了。你回去要告诉我母亲的,大概就是这些吧!天下奇险的美景,往往在于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要敢于接触通过那些妖氛雾气而深入到险要的地方去,倚仗忠实诚信而毫不怀疑地直道而行。因为我的缘故而使你两次奔波于万里之途,能有如此孝心的儿子除了你还有谁呢?家乡陈地是周代楚国的郊区,是母亲居住的地方。抬头瞻望高空中那些白白的浮云飘然移动,你也将要远行而去,可是我却要滞留在这里,真令人伤心啊。怎样才能向鸿鹄借来长满羽毛的双翅,径直随着你一起奋飞回到家乡呢?
【评介】:
蔡确是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当代就有很大争论。宋史则将其归入奸臣传并列在首位。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他基本站在王安石的立场上,属于变法派。但此人的个人品质多有亏缺,他善于偷机钻营,在王安石失势时,曾攻击倾夺,并经常夺他人之位而自己居之,故为当世所不耻。神宗死,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大臣,尽费新法,蔡确被罢,其后又被放逐到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四年后死于贬所。在贬所时,他母亲打发他的儿子来探望他,他送子返归时写了这篇赋。又考知蔡确籍本晋江(今广东境内),他父亲时迁徙到陈(今河南睢阳),故赋中有“周楚之郊,余亲所栖”之句。
由于处在贬谪时期,又送前来探望的儿子归籍,心情之伤痛不难想知,故本赋的感情极为缠绵悱恻。开篇以他人之悲秋起笔,引出自己在这种特殊情境下的悲怆之情。作者将深情寓于叙事之中,怀念高堂的母子之情,送子回归时留恋的父子之情,都是最为普遍的人类情感,故最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其送子也”几句先满含凄楚地点出天涯送子的地点。再描绘送别时“涕泗之交颐”的悲伤情形,最后用“浮云为我变色,行路为我赍咨”作为侧面衬托,烘托自己悲不自胜的情景,层次非常清晰。
“余方省愆念咎”以下为第二段,有几层意思。开始写自己在贬所进行痛苦的自我反省的情形及身体的憔悴样态。并嘱咐其子不要把此种情形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处逆境犹挂念高堂,其情也很感人。“明明二圣”以下八句是说皇帝圣明仁慈,自己久被放逐,可能会被赦免,这样就有希望回去看望母亲了,并告诉儿子用这些话来安慰年迈的母亲。二圣指哲宗和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接着又表示坚信自己的正确性,将要“仗忠信而不疑”,最后表现对儿子为自己两次往返奔波感到愧疚及急切思归的心情。全篇以情贯之,缕缕情丝缠绕于行文之中,很有感染力。
本赋小巧玲珑,笔墨十分简约,描写极为集中。全篇所写只是在贬所送别儿子时的瞬间感受,一切思念叮咛皆为此时之活动,言简情深。词语也洗炼生动,仅用“余方省愆念咎,藿食布衣,发如秋霜,形如槁枝”,十八字就将自己在贬所的精神活动、物资生活、身体状况形象地表现出来,显示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办。为了强调自己的悲伤情怀,在开头一段中连续两处用侧面陪衬的手法,先用他人之悲秋惜别、后用浮云行路来烘托自己的悲愁,再用“而况于予乎”两语进行间隔反复,一唱三叹,极大地增强了抒情效果。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注释】 《老子》四十五章。 大成:大的成功。 缺:欠缺。 弊:衰败,破败。 盈:满。 冲:空虚。 穷:
-
王安石 曹沫将而亡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背以市信一时可也。予独怪智伯国士豫让,岂顾不用其策耶? 让诚国士也,曾不能逆策三晋,救智伯之亡,一死区区,尚足校哉? 其亦不欺其意者也。聂政售于严仲子,
-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古文观止·国语·叔向贺贫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
-
古文观止·左传·驹支不屈于晋 会于向,将执戎
-
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收集6则古诗词,内容包括收集六首古诗,收集6种不同的古诗词,收集6句描写不同季节的古诗。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
-
名言: 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 注释: 安宴: 睡觉和吃饭。不彻警: 不放松警惕,“彻”通“撤”。 句意: 人要任何时候都要刻苦学习, 即使在睡觉和吃饭的时候也不放松警惕。 出处: 宋·黄度坚《送李
-
王安石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这首小诗写所居之处的幽美景色,反映了作者退隐期间恬静的生活和闲适的心境。金陵即南京;即事意谓眼前所见的事物,古人常用以为诗题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出处】唐.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 》 【意思1】梳妆打扮完低声问丈夫,眉 毛画的浓淡怎样,合不合时尚?夫婿: 丈夫。入时无:合不合当时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