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章书》原文、注释和解析
南朝·梁·吴均2
仆去月谢病3,还觅薜萝4。梅溪之西5,有石门山者6,森壁争霞7,孤峰限日8,出岫含云9,深溪蓄翠。蝉吟鹤唳10,水响猿啼,英英相杂11,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12,遂葺宇其上13。幸富菊花,偏饶竹实14,山谷所资15,于斯已办16。仁智所乐17,岂徒语哉18!
1 顾章:南朝梁代人,作者好友。2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诗文为“吴均体”。有吴朝请集。3 仆:自称,谦辞。去月:上月。谢病:因病辞官。4 还:指还乡。觅薜(bi)萝:追求隐居生活。薜萝:薜荔、女萝,喻隐者服装,语出楚辞。5 梅溪:在作者故乡安吉县北。6 石门山:梅溪附近,山势挺秀,上有两石相对如门。7 森壁:特立如壁的山岩。8 限日:遮蔽日光。9 出岫(xiu):挺拔的峰峦。10唳(li):鸟鸣。11 英英:形容乐声的和盛。此处代指蝉、鹤、水、猿的合鸣。12 素:本来。幽居:隐居。13 葺:建屋。14 饶:多。竹实:箬竹等所结的实,亦称竹米,可食用。15 资:供给。16“于斯”句:为在此已具备。17 山水之乐。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18 徒语:空话。
【析点】 短简起笔处,首先向友人报告借病辞官归隐故乡的信息,掩饰不住久居樊笼一旦解脱的轻松与喜悦;接写故乡石门山胜景;于是有“葺宇”其上之举;收笔处重笔大书自己所获的山水之乐。这封短简可说是一首尽抒自然乐趣、得到身心解脱的抒情诗。这样的作品产生于社会动荡风波迭起的南北朝时期是很自然的。
石门山景在短简中用墨不多但极为生动,以致人们在阅读这封信时,对作者笔下大自然的叹赏超过了对作者主观内心世界的探求。你看,他笔下的峰峦溪谷、蝉鹤水猿,以至菊朵竹实,无不欣欣以向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若从表现技巧来讲,作者之所以能把山水景物写得如此动人,首先是由于动词的运用起了很大作用:“争霞”、“限日”。“含云”、“蓄翠”,几个动词写出了峰峦溪谷不只是在被动地承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雄姿,而且还在施展自身的本领,为大自然增添一片秀色。其次是由于客观的景物与作者闲适欢娱的心情相结合,蝉鹤水猿各自发出自己的声调,本互不相干,而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将它们汇成一曲“英英”、“绵绵”的自然交响乐;菊与竹也恰如人意地开花结实。这正是短简艺术魅力之所在。
-
(元)冯子振 擎天一柱碍云低①,破暗功同日月齐②。 半夜火龙翻地轴③,八方星象下天梯④。 光摇潋滟沉珠蚌⑤,影落沧溟照水犀⑥。 文焰逼人高万丈, 倒提铁笔向空题⑦。 【题解】 开宝寺铁塔在开封市东北隅
-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为学轻先
-
谭嗣同《崆峒》 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崆峒山在甘肃平凉市西,属说六盘山,长10
-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山石硗聱车碌碌。山势盘斜随涧谷,侧辙倾辕如欲覆。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坡长◇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杨褎忍饥官太学,得钱买此才盈幅。爱其树老石硬,山回路转,高下曲直,横
-
矜之忍第五十一矜之忍第五十一 舜之命禹,汝雅不矜。说告高宗,戒以矜能。圣君贤相,以此相规。人有寸善,矜则失之。 问德政而对以偶
-
《海棠·虞美人东山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李弥逊
-
南宁清风馆宋家任安抚(2),夏月纳新凉。清风来台榭,绮琴咏虞唐(3)。逸兴歇千载,蜚声留一方(4)。謇余朗宁守(5),词藻金石锵(6)。筑馆仍古
-
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君来晤我时,风露渺无涯。浮云散白石,天宇开青池。孤质不自惮,中天为君施。玩玩夜遂久,亭亭曙将披。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惜无酒食乐,但用歌嘲为。
-
柏拉图主义与诗歌 柏拉图主义对西方诗歌的影响
-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