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生与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生与熟

书法艺术贵一“熟”字,历来书法家奉为要旨。解缙就说过: “惟日日临名书,无恡纸笔,工夫精熟,久乃自然。言虽近易,实为要旨。”(春雨杂述)技成于熟,业成于精,永远是鞭策人们奋发的座右铭。因此书史上有不知其数的人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在退笔成冢、 铁砚磨穿中求一“熟”字!
孙过庭在 书谱中谈到过 “熟”的境界: “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扬之心,豫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这是一种精熟所达到的美妙境界,是从整体上说的。如果分而述之,那么,书艺熟则能得其法度,正如康有为所说,侧、收、勒、涩、啄、峻、努、战,“行笔之间,亦无异法,在乎熟之而已”( 广艺舟双楫)。熟则得其气,熟则得其势,此又如梁同书所论,“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来。有气则自有势”( 频罗庵论书)。熟则得其巧,得其变化,得其自然。姚孟起论巧则云: “熟能生巧,强事离奇,魔道也。”(字学忆参)熟则得其变化,王澍曰:“盖书到熟来,无心于变自然触手尽变者也。”( 虚舟题跋)熟则得其自然,解缙谓“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 ( 春雨杂述)。
然而,“熟”也有不同层次的区别。刘熙载十分精辟地指出: “书家同一尚熟,而熟有精粗深浅之别,惟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贵。自世以轻俗滑易当之,而真熟亡矣。”(艺概)书艺之熟而至轻俗滑易,乃是一种烂熟,是属粗浅之熟。虽熟而轻薄、轻佻,书害大病;虽熟而俗,无雅俊之气;虽熟而滑,无秀润之气;虽熟而软,未登书艺堂室。因此,这种熟是粗浅层次,虽熟而未达“道”的境界。真正的熟,乃是精熟、圆熟、熟外求生、以生为熟。蒋衡曾赞: “十七帖为右军得意书,其精熟处如庖丁解牛,神行官止,不可思议。”(拙存堂题跋)圆熟者,是“活泼不呆者其致豁,流通不滞者其机圆,机致相生,变化乃出”(笪重光书筏)。熟外求生,乃董其昌谈画时说,可和书同观。这些精熟、圆熟、熟外求生、以生为熟,乃是高层次的熟,是真正的熟,达乎 “道”的境界,能神行官止如庖丁解牛,机致相生,变化无穷,创造新意异趣!
因此,古代书法家又提出: “生”与 “熟”相反相对,又相辅相成。但是“生”也有不同层次的含义。所谓生疏、生涩、不顺手,这是初学书法的 “生”。这里与 “熟”相对者,当指高层次上的含义,即是在“熟”之后,再摆脱别人的范围,不浮沉于流俗,在自己笔下“生”出新的意态理趣,“生”出新的神采书风来。因此“惟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贵”,生与熟达到辩证统一。也如吴德旋在初月楼随笔中云: “董思翁云: ‘作字须求熟中生’,此语度尽金针矣。山谷生中熟,东坡熟中生,君谟、元章亦尚有生趣。赵松雪一味纯熟,遂成俗派。”批评赵松雪一味纯熟,遂成俗派,虽有合理的成分在内,然出语似过分。不过,将 “求熟中生”、“以生为熟”视为度人金针是对的。而从中也可看出,生与熟不仅指导创作实践,也是检验评判书家及其作品的一个审美标准。董其昌在容台集中也说过:“赵(孟頫)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不)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如果将赵孟頫书和同时代的鲜于枢(伯机)的字比较,那么不难看出前者熟而后者生。若将赵书与董其昌书法并观,则前者笔笔用心,后者有不用心处。伍蠡甫在 中国画论研究中说:“从欣赏的角度看,前者犹如全身本领都使出来,了无含蓄,后者却并不等于没有功夫,而是留起一些,反倒有点余味。熟和生,着意和无意,矜持和率意,是自有界限的。”欣赏书法,正应当注意那种表面好像生硬、荒率,而实际上是笔墨极有功夫之处,那正是一种熟而后生!
“生”往往与 “拙”连言,而谓 “生拙”。生拙,实是熟而求生,实寓一种趋远之心,但是出笔好像不经意,不用心,所以表面看来又很 “淡”、“平淡”。书法家在功力精纯之后往往进入“淡”的境地。苏轼说过:“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 与赵令畤 (德麟)书) 他也在书法艺术中发觉这种秘密,欣赏到奇趣: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婉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东坡书说)明代董其昌也有同感: “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这种书境的淡,不似春天的阳气勃勃,夏天炎烈迫人,冬天枯槁凋零;而如秋天的月圆气爽,桂枝飘香,平淡温馨,却是苍劲深渺。
汤临初 书指云: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故熟非庸俗,生不凋疏。”生——熟——生,拙——工 (巧) ——拙,此等模式正表示出书艺之进境,从低层次迈向高层次,乃至佳境。因此“巧拙”、“生熟”实是高层次层面上的论题,而能从高层次去观察每对范畴,每每可以融汇贯通,胸中了然,且获得多种智慧。比如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说的 “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貌似龃龉矛盾,实乃精光凛凛,而庄子云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亦可于此等地方豁然妙悟。
猜你喜欢
  • 妻子具而孝衰于亲。|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妻子具而孝衰于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代白头吟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不平之声,写正直之士清如玉壶,但却不能容于世。诗的开首,连用两个比喻,说明自己的正直、高洁。“何惭”二句承上而言,说自己清白正直仍一如往昔,却无端受到接连不断的猜忌怨恨。以上四句写一位高洁的女子的不幸,有自喻之意。“人情”

  • 《定之方中》情诗三百首赏析

    定之方中 作者: 戎耀文 【本书体例】

  • 苏轼《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全诗鉴赏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二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作品赏析【原题】: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

  • 忍学《直之忍第五十四》译文与赏析

    直之忍第五十四直之忍第五十四 晋有伯宗,直言致害;虽有贤妻,不听其戒。 札爱叔向,临别相劝;君子好直,思免于难。 直哉史鱼,

  • 苏轼《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全诗鉴赏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一眼吞江

  • 《游赏心亭赏析》

    该诗前两联,描述登赏心亭所见,侧重在写景建康是东昊、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旧都,遍地古迹名胜,城郭北濒大江,滚滚波涛,东流入海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从地理形势角度看,都非同寻常。故诗的首联,作者从宏观着眼下笔,抓住了这座名城的历史和地理特征。“此空存”,一个空”字,多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

  • 杜甫《麂》全诗赏析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作品赏析鹤注编在大历元年夔州作,以诗有“衣冠兼盗贼”,当指崔旰之乱也。《尔雅》:麆,大麇,旄毛,狗

  • 苏轼《初到黄州》全诗鉴赏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 韦应物《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待》全诗赏析

    解鞍先几日,款曲见新诗。定向公堂醉,遥怜独去时。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晨策已云整,当同林下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