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忍学《直之忍第五十四》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忍学《直之忍第五十四》译文与赏析

直之忍第五十四

直之忍第五十四

晋有伯宗,直言致害;虽有贤妻,不听其戒。

札爱叔向,临别相劝;君子好直,思免于难。

直哉史鱼,终身如矢。以尸谏君,虽死不死。夫子称之,闻者兴起。

时有污隆,直道不容。曲而如钩,乃得封侯。直而如弦,死于道边。枉道事人,隳名丧节;直道事人,身婴本铁。噫,可不忍欤!

【译文】

左传载:晋国大夫伯宗,为人耿直,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其妻常常劝诫他说:“直言易招致祸害”,他听不进,后遭人诬陷而被杀。

吴公子季札曾在离开晋国时,劝告好友晋国大夫叔向说:“你为人处世十分正直,但是一定要考虑怎样才能避免灾祸的降临。”

论语载孔子感慨地说:“史鱼真是正直啊,一生都像箭一样耿直。直到死了的时候,还要用尸体来继续向君主进谏,虽死犹生。”孔夫子给予了史鱼极高的评价,众人开始纷纷效仿史鱼的耿直行为。

道理有兴盛的时候,亦有亏损的时候,但正确的道理和正确的原则却很难被人们接受,总会遭到排斥。柳下惠三次被罢官的经历,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道理。

东汉胡广、赵戒因为世故圆滑,弯曲如钩,最终被封了侯;而李固、杜乔因为刚正不阿,正直如弦,结果被人杀害。应验了当时京都盛行的童谣:“正直如弦,死于道边;弯曲如钩,反而封侯。”

用违背道义、逢迎权势的态度来处世,最终会毁坏名气、丧失气节;而用正直之道来处世,也可能会受到剪去毛发,锁在铁器上的耻辱。啊!正直虽然是美好的品行,但为了更好地坚持正义和保存自己,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忍耐住率直之行啊!

【评析】

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颂扬的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太过正直的人可能会遭受更多的打击和磨难。所以,正直固然可敬,但是有时为了保存和珍惜自己,还是要适当忍耐一下。

典例阐幽直言易招致祸害

西汉元帝时,元帝的老师萧望之正直无私,当时朝中权贵石显胡作非为,萧望之十分不满,一有机会就会对汉元帝说石显在外边办了很多坏事,让元帝惩罚他。石显送了很多东西给萧望之想拉拢他,可是都没有成功。萧望之一直和石显及其党羽坚持斗争,从没有妥协的时候。

元帝为了维护石显,就多次对萧望之说:“群臣之中,只有你反对石显,是不是你对他有误解呢?我重用他是看中了他的办事能力,如果有什么小毛病,那么我也不想深究,毕竟人无完人嘛。你还是不要揪住他不放了。”

萧望之为此每次都和元帝有一番争论。一次,他激动之下,直接指责元帝包庇石显,纵容他违法作恶,他说:“皇上如果不处处袒护他,石显就不会那猖狂了。现在他大权在握,群臣因为害怕他报复才不敢反对他,这样一来,大臣中连一个说真话的人也没有了。难道皇上还要怪我说实话吗?”

元帝听了心里很不高兴,但又拿这位刚正无私的老师没办法,只好说:“别人不那么做,自有他们的道理,你为什么不学学他们呢?虽然你是我的老师,可毕竟我是君你是臣,这样对我说话,实不应该啊。”

萧望之劝汉元帝惩办石显的同时,石显和他的党羽也一心想除掉萧望之,他们多次联名诬告萧望之贪赃枉法。元帝了解萧望之的为人,他对石显说:“萧望之一向清廉如水,这个我最清楚,你就不要陷害他了,你与他不和,就应当设法化解怨恨,而不是互相作对。如果你真有诚意,那么就去拜访他吧!”

石显明白元帝还不忍舍弃萧望之,只好硬着头皮来到萧望之府中,他挤出笑脸说:“你是皇上的老师,皇上都敬你,何况我呢?我无心和你作对,皇上也让我们和好,你就高抬贵手吧!”

萧望之一脸严肃,不为所动,说:“你我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忠奸之争,绝没有和好的可能。我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你就别抱幻想了。要想让我和你在朝廷上和和气气的,除非江河都倒流!”

石显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他见“和好”无望,就恨恨地离开了,从此发誓要把萧望之除掉。石显走后,萧望之的家人对萧望之说:“石显屈尊前来,一定出自皇上的授意,你当面斥责他,就是不给皇上面子,这样皇上也会不高兴的。你以一人之力和群奸对抗,实在太危险了,还是暂且忍耐一下为好。”

萧望之说:“自古忠奸不能相容,不铲除石显,我是不会罢手的。我是皇上的老师,皇上即使不支持我,也不会把我怎么样;你们不要为我的安危担心了。”

后来石显等人诬陷萧望之结党营私,这一次元帝非常愤怒,他下令把萧望之关入狱中。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完全是石显诬告的?元帝放了萧望之,但还是免除了他的官职。过了不久,元帝觉得自己做得可能有些过分了,有些后悔,就又恢复了萧望之的官职。但是对于诬告的石显等人却没有做出什么责罚,还对萧望之说:“我不忍伤害你,因为你是我的老师。你若能和百官和平相处,免去我的烦忧,那我是最高兴的。”

可是萧望之仍然坚持与石显势不两立。

石显等人见萧望之官复原职了,不禁又恨又妒,他们担心萧望之会报复自己,就以萧望之的儿子曾上书申冤为由,诬陷萧望之纵子犯上,犯了大不敬的重罪。

后来,元帝又命人把萧望之逮捕入狱。萧望之对元帝十分失望,他忍受不了两番入狱的侮辱,自杀而死。

猜你喜欢
  • 侯秋水《发小绍平》

    发小绍平 一绍平 是公认的孬种,上学第一天就尿了一裤子,任何人都可以欺负他,我更不把他放在眼里。第一次和绍平见面有几丈远,我打算

  • 杜甫《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全诗赏析

    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

  • 刘禹锡《善卷坛下作》全诗赏析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 《自题小像》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张岱 2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竟堪覆瓮 3 ,之人耶有用莫用 4 ? 1本文选自《瑯嬛文集》。2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散

  • 辛弃疾《水调歌头 席上用王德和推官韵,寿南涧》全诗鉴赏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青毡剑履旧物,玉立侍天颜。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南涧旧活计,猿鹤且相安。歌秦缶,宝康瓠,世皆然。不知清庙钟磬,零落有谁编。堪笑行藏用舍,试问山林钟鼎,底事有亏

  • 《芙蓉曲赏析》

    有人将《芙蓉曲》解释为婉言进谏的政治隐喻诗,也有人认为此诗暗含感伤身世、知音未遇等意义。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只将这首诗视为一首丽情乐府,分析和领略它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也无不可。自古以来,尤其是南北朝乐府里,有诸多作品描写江南采莲这一风俗

  • 所罗门箴言(节选) [希伯来]《圣经》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 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 不义之财,毫无益处, 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 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 手懒的,要受贫穷; 手勤的,却要富足。 夏天聚敛的,是

  • 《过淮阴有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过淮阴有感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

  • 白居易《池上》(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居易的诗《池上》描绘了初秋时节的凉意。袅袅凉风吹拂着,让人感到一丝清凉。凄凄寒露降临,从空中落下。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清凉的感受。

  • 王昌龄《放歌行》全诗赏析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幸蒙国士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