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逝世前一年就发生鸦片战争了。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龚自珍敏感到了这腐败的气息,他以惊世骇俗的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他的思想,他的词锋,他的离经叛道的精神,像光照天地的出鞘长剑,震惊了醉生梦死中的清朝廷权贵。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十五首己亥杂诗。上面这首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诗末有一个绝妙的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所谓赛神会,是指当地百姓为祈雨举行迎神赛会,迎的是玉皇、风神、雷神这三位尊神。这种迷信活动盛大、隆重而热烈。龚自珍替道士写的青词,是供道教徒在斋醮仪式上献给“天神”的奏章表文,它是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所以称青词。

龚自珍这首诗就是以青词形式出现的。如头两句就是赞美风神、雷神,说目前这样一种万马齐暗、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终究是极其可悲的,必须依靠风神雷神这二位神灵施威,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局面,从而使整个大地出现风雷激荡的生气。后二句,作者以“祷祠”者的口吻向玉皇大帝祷告:上天的玉皇大帝呀,我奉劝您重新打起精神来,破格地选拔真正有本领的人,降生到人世间来,开创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局面。

按说,给道士写青词,其内容自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而我们这位清代文坛的奇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借鬼神,说苍生。回过头来重读这首青词,不难发现头二句实是以自然喻人事,说要使中国重新生气勃勃,就得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威力,来打破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后二句用的是同样的手法,所谓“天公”,明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玉皇,暗指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希望清朝皇帝能奋发有为,打破一切陈规旧制,放手让各种各样的优秀人物发挥才能,拯救中国。通篇语意双关,表面上祈祷神灵,实际上议论人事,利用由风雷震动宇宙的强大力量,引起人们一种对政治风雷的联想。龚自珍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他自身的经历,深感到中国社会危机的深重已到了岌岌乎不可终日的境地,而满清朝廷仍然倒行逆施,窒息生机,扼杀人才,使本已难于救药的衰世,向着更深的泥潭跌落下去。他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他认为最主要的,皇帝要振作精神,大刀阔斧实行改革,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涮新政治的风雷,打破一切桎梏,让所有有作为的人材大量涌现出来,借以挽救这个社会。这是龚自珍毕生渴望变革、要求变革愿望的集中体现,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特别在那个历史大转折的时代,他最先起来为社会变革而呐喊呼号,在当时起着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积极作用。

钱穆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清嘉道以还,士大夫稍稍发舒为政论的,龚自珍“则为开风气之一人”。钱先生当然是指龚氏那些“讥切时政,诋排专制”的政论散文而言,其实,龚自珍也是自觉地把诗歌作为对社会、对历史进行“著议”和“评论”的一种形式。他在夜直诗中写道:“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因为他诗中“讥切时政”的内容很明显,故叮嘱朋友说:“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龚自珍的诗富有鲜明的政论色彩,但他不是简单地在诗作中放言高论,而是十分注意诗歌艺术形式的特殊要求,注意让读者从艺术感染中得到启迪,发为思考。如上面这首应道士之请而作的“祭神”诗,他运用七绝这种短小的体裁,针对当时“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用“召唤风雷”这一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要求,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在具体写法上,又用“风雷”“天公”来照应“赛玉皇及风神雷神”的“青词”要求,而实际上它是一首纵论天下事、鼓动性很强的政治诗,是一首出色的诗的政论。这首诗与一般诗歌不同,看上去既是抒情,又是议论,深刻的政治思想和生动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典型地体现了龚自珍诗歌的创作特色。

猜你喜欢
  • 项羽《垓下歌》英雄豪杰诗歌

    项羽常被拿来和刘邦做比较。这两个人,一个是豪气冲天的勇者,一个是心机深沉的君王,论实力不相上下,甚至项羽还略胜一筹。

  • 《五凤吟》原文和解析

    五凤吟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续六才子书》、《素梅姐全传》、《素梅姐》。二十回。题“云阳(一作‘云间’)嗤嗤道人编著,古越苏潭道人评定”,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末年。 现存主要版

  •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3724】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张岱年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8年1月第1版,58元)△共5篇:①传统与文明;②哲学与精神;③道德与理

  •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阳赏析》

    【注释】: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

  • 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全诗赏析

    昔岁尝陈力,中年退屏居。承颜方弄鸟,放性或观鱼。曾是安疵拙,诚非议卷舒。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馀。不意栖愚谷,无阶奉诏书。湛恩均大造,弱植愧空虚。肃命趋仙阙,侨装抚传车。念行开祖帐,怜别降题舆。谁谓风期

  • 杜甫《悲青坂》全诗赏析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作品赏析【鹤注】此《唐纪》所谓癸卯又以南军战,败绩。南军,杨希文所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

  • 徐东《大雪》

    一雪没头没脑地落下来时,父亲还没能回到家里来。前天也下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不过很快就化了,路面上有些湿滑。还好早上路面上的融雪冻上

  • 骆宾王《宿山庄》全诗赏析

    金陵一超忽,玉烛几还周。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林虚宿断雾,磴险挂悬流。拾青非汉策,化缁类秦裘。牵迹犹多蹇,劳生未寡尤。独此他乡梦,空山明月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